畢竟后世印度還沒有誕生科技巨頭,但有不少跟制造業息息相關的大企業大工廠,如著名的塔塔鋼鐵,塔塔汽車,信實集團等。
這至少說明,印度至少已經在本土構建了一套小、卻完整的制造業體系,資本能夠形成正向積累,并不容易被收割。
當然,圣赫塞不可能走印度道路,但他也看不起韓國財閥模式,又不得不依靠蘇聯模式。
拉潘帕省政廳一開始希望通過發展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來實現大規模的現代化和工業化,而這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拉潘帕省迅速組建了一大批國營工廠和國營公司,利用省政廳掌握的一筆筆外匯引進了歐洲的先進工業設備、技術以及人才培養,推動自身加速發展。
外邊又有科恩財團和布蘭卡國營公司的幫助,拉潘帕省國營工廠迅速壯大起來,整個省的電力、交通、通信、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布蘭卡市之外的城市化進程也迅速發展,南部沿海三市和圣羅莎市也承接了布蘭卡市的外溢資源,建立起一批可靠的國營工廠。
這些國企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高級制造業中,成為拉潘帕迅速工業化的發動機之一。
圣赫塞為布蘭卡市帶來了傳統的紡織服裝業、食品加工等迅速起步,同時新興的鋼鐵、造船、化工、汽車制造等也迅速增長。
來自阿根廷北方的大量失業勞動力進入布蘭卡地區,使得布蘭卡市生產產品的價格較具有國際競爭力。
除了在拉潘帕省的新移民,193年至198年,有大約600萬人在阿根廷國內來回遷移流動,由此帶來了龐大的消費及交通等基礎設施需求,其中有200300萬人流動到新拉潘帕省,大約占據阿根廷國內的一半多一點,這也給布蘭卡市帶來了豐富的人才和人力資源,畢竟其中9是沖著布蘭卡市來的,而后才流向南部三市和圣羅莎市。
圣赫塞也很快找到了對抗外資的第四把武器,那就是布蘭卡市規模龐大的中小企業。
政策的大力支持,反映在布蘭卡灣戰“經濟奇跡”期間的數據上,中小企業工廠家庭作坊和門店個體對布蘭卡市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
首先發展起來的是規模龐大的個體門店商戶,然后是家庭作坊,最后變成中小企業工廠,規模優勢是推動布蘭卡市繼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布蘭卡市中小企業個體商戶的數量已經突破43萬家,光今年年1月到6月份就增加了12萬家,超過去年11萬家增量,而且數量仍然在快速增加中。
布蘭卡市工業商業發展部是整個拉潘帕省最忙的部門,為了加快商事企業登記,下設21個區管理局,中心城區每個區分別設立2030個辦公點,外區設立101個辦公點,郊區至少設立個辦公點,可以快速辦理營業執照,而且辦公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周一干到周日,這仍然難以滿足需要。
圣赫塞不得不大量新擴增編制,還抽調新文官進行擴崗位,才滿足了基本需要,基本上資料準備齊全,一天就可領取營業執照,堪稱阿根廷辦事效率最高的行政部門。
不少中小工廠也因為市區爆滿而轉入外區發展,繁榮了整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