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智利人往阿根廷跑的情況有所減少,但滯留阿根廷國內的智利人還是相當多的。
而圣赫塞也時刻準備對智利人口趁火打劫,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圣赫塞也意識到了機會,隱約記得后世智利境內發生了一次規模驚人的大地震,時間似乎是在60年代初期,具體時間早已記不清。
至于圣赫塞為什么會記憶起這樣的事情,無外乎他前世曾對什么世界未解之謎十分著迷,二十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類的印象深刻,什么百慕大,大水災,黑風暴,通古斯大爆炸,大雪崩,大海嘯這些。
加上他也經歷過這樣威力威力的大地震,又在1952年的倫敦霧都孤兒事件獲益頗豐,所以也激發了他的記憶碎片,提前做好一些準備總是沒錯的。
阿根廷工業化還是缺人,如果能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幫助可能發生的大地震的智利人在阿根廷南部找到工作,重新生活,這也是一件對雙方都好的事情,不過圣赫塞也覺得這個記憶是否靠譜。
圣赫塞最終也沒有花太大心思在這個事情上,所以花了點小錢,成立拉潘帕地震災害研究所,而且也準備對現有的工業設施進行了加固,控制居民樓的層數和密集程度,畢竟這種事情既然有可能發生,那也有可能影響到阿根廷的,提前做好準備也是有好處的。
內烏肯防務軍裝備訓練充足,而且擁有各種卡車,摩托車,消息封鎖的很成功,加上有新升級的。
這個消息僅限內烏肯省和拉潘帕省兩省部分高層知曉,圣赫塞當然不會吃獨食,潘帕斯情報處的人立了大功,獵鷹組很快組織了人員封鎖了消息,并發送了在巴塔哥尼亞南部石油進展的煙霧彈,贏得了先機。
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個潛在儲量可能超過5億噸的大油田,對一個國家都是戰略性的,意味著驚人的財富,也意味著圣赫塞工業化計劃中的重工業已經有了成功的可能。
很快,拉潘帕高官圣赫塞科恩帶了團隊與內烏肯省高官兼防務軍負責人貝利爾康奈在內烏肯進行了緊急磋商,決心從這座超級油田中獲取更大利益。
早在聯合開發水電火電能源和修建潘帕斯運河的時候,圣赫塞就與內烏肯省建立了雙贏合作,發展資源分配也都有偏向于內烏肯省本地,熱電站、水電站的稅收,分成比例都是有充分保障,內烏肯省的財政收入也逐年升高。
內烏肯省最近幾年經濟發展在拉潘帕省帶動下發展的很快,特別是建筑材料,采礦,金屬冶煉,食品加工,電力等工業發展迅速,內烏肯市迅速成為阿根廷重要的能源城市。
內烏肯省總人口也沒有因為流動到拉潘帕省而降低,目前仍有45萬人,主要是智利新移民的加入,加上臨近的其他省流動到這里的新移民。
內烏肯省在修的有4座大型水電站,其中3座由拉潘帕省公司投資,1座是阿根廷總統府必隆時代的投資建設,還有2座地熱電站和3座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熱電廠,也是拉潘帕省的國營公司投資的。
內烏肯省是科羅拉多河上游的重要區域,布蘭卡市的工業和城市的規模可以擴張如此之快,水資源的幫助十分重要,所以內烏肯上游修建大水庫,大發電站,新運河的水資源供給才能如此順利。
圣赫塞還聯合內烏肯省仿照美國經驗,打算聯合內格羅河省、門多薩省、內烏肯省一起成立了科羅拉多河流域綜合管理局,對科羅拉多河進行綜合性開發,修水庫,水電站,未來計劃修建810個左右綜合水電站和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