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煤炭、電力等上游支撐產業,建筑、汽車、機械等下游用鋼行業共同構成了阿根廷鋼鐵產業體系。
發展歐洲關系被列為阿根廷國家重點戰略,現在要建立更廣泛的歐洲關系,從東歐到西歐都在尋求突破。
歐洲人,除了英國佬,其余和阿根廷沒有任何形式上的沖突,馬島問題也是可以擱置的,但現在的英國人過于高傲,還做著大英帝國的美夢,反倒是法國佬好相處一點,戰敗和投降的陰影仍然籠罩這個歐洲大國,現在的法蘭西是五常之恥。
法國在二戰前是當之無愧的工業大國,本身工業生產的底子在世界上也是前幾位,雖然法蘭西戰役打得很差勁,反過來說工業并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德軍占領期間也要利用這些工業設施,法國光復后接手了一份龐大的產業。
率領軍隊光復法國的戴高樂,面對局面一直在想辦法重樹國威,44年即整頓工業體系,開始謀求重型坦克等項目的研發,45年意識到原子彈的作用之后,立馬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各個工業都往原子彈事業傾斜。
去年法國人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法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卻只能偷偷摸摸的搞,這和阿根廷的國力和虛弱有關,美利堅的經濟封鎖曾讓阿根廷經濟衰退了五六年。
阿根廷有能力引爆原子彈,年底就能完成了理論構建和實彈生產,但沒有導彈的情況下,圣赫塞還不敢引爆,飛機投放的方式已經落后了。
阿根廷在工業上學習法國,對原子能工業進行傾斜,只是不管是國力,工業化程度,都比法國弱好幾倍,除此之外還有美利堅的針對。
盲目引爆原子彈只能引起巴西的恐慌,美利堅的更嚴厲的經濟封鎖,對阿根廷人來說,引爆越遲越好,最早也不能快于新華夏,前面有個高個的頂著。
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阿根廷的第一代5萬千瓦實驗性核電站取得進展,與南方電力合作開發建設第二代100萬千瓦的重水堆核電站,解決阿根廷煤電能源缺乏的問題。
工業部投資2000萬美金重點打造科爾多瓦核電站,全套阿根廷自主研發,建設地點位于科爾多瓦市郊區,占地超過1000英畝。
阿根廷核技術來源廣泛,從加拿大,瑞典,聯邦德國,新華夏,自主研發都有,其中又分為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代表的官方力量、科恩電氣代表的制造、第五研究院的技術研發三大團隊。
原子能委員會建造了研究阿根廷第一代反應堆,建造核能技術的基礎配套設施,必隆試圖通過長期的科技發展來促進阿根廷社會的現代化和變革。
在科恩內閣的主導下,原子能委員會和第五研究院實現了技術研發互補,除了缺少戰略級專家,阿根廷的核能研發水準已經僅次于美蘇法英四個大國,還與新華夏進行了一系列技術交換,這為阿根廷的外交關系打下了基礎。
要不是國力問題,現在阿根廷就想派出特命全權大使前往新華夏,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科恩內閣已經開始籌備這個事情,就等哪天發布這個大新聞,這事其實越早越好,但要防范美利堅,只能再忍忍。
而且阿根廷的國力越強,這個事對雙方也越有利,再發展個一兩年,工業化也會更加穩定,來自美利堅的阻力也能變小很多,對蘇聯人的籌碼也越強。
阿根廷此前致力于發展放射化學、冶金工程學和核物理學,培訓核技術人員和物理學家,許多核技術專家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這些人員基本進入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如圣赫塞的夫人伊蓮娜就是其中一員,曾負責了科恩第五研究院的發展。
阿根廷自行開發核能的原材料,在本地探礦與開礦,探明的鈾儲量為全球第五,核工業的發展未來也可以帶動阿根廷相關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