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帕斯之火項目部員工需簽署終身保密協議,代碼命名為火地島,對外宣稱從事“極地氣象研究”,對外通訊使用代號羅森冶金機械制造公司,運輸車輛涂裝民用標識,夜間運送導彈部件,所有科學家、工程師需通過國家情報局的忠誠度審查,家庭關系調查,家族歷史調查,以及心理評估。
研究所以“南極科研站擴建”名義申請聯邦預算,秘密轉移導彈研發團隊至圣克魯斯。
巴塔哥尼亞-安第斯山脈余脈東部縱橫交錯,雷達盲區多,衛星偵察難度大,年均氣溫低于5°c,冬季暴雪頻繁,惡劣天氣可天然掩蓋活動痕跡。
這里離埃爾卡拉法特空軍基地很近,靠近別德馬-圣卡洛斯鐵路線,便于物資運輸與人員調配,同時通過定期巡邏車隊掩蓋異常活動,這里還是1940年代建設的秘密航空樞紐,曾用于二戰期間德軍潛艇補給,別德馬導彈試驗場則是1960年啟用,已有導彈測試基礎設施,可以降低成本。
項目部預先挖掘地下隧道網絡,連接到埃爾卡拉法特空軍基地,花重金建設了一個地鐵網絡,確保最困難的時候72小時內全員轉移。
國防部再投入2000萬美金,加速洲際導彈的研發,并開始撤回大量阿根廷的美利堅資產。
在阿根廷最頂尖的理工科大學之一,阿根廷航空航天大學和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大學,洲際導彈理論驗證團隊集中了全阿根廷最優秀的一批導彈理論團隊,他們在軍隊的保護下工作。
洲際導彈研發需突破多級火箭分離與慣性導航技術,目前已經獲得蘇聯和新華夏的理論支持以及部分資料研究,以及法國近程導彈技術資料。
法國因阿爾及利亞戰爭后需要新市場,愿意出售技術,阿根廷獲得“飛魚”導彈的基本設計圖紙和部分生產設備,法國工程師駐阿指導組裝,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設廠,航空火箭公司因此發展壯大。
通過“采購+合作+逆向工程”組合策略,阿根廷已經初步建立了導彈工業體系。
這與阿根廷月神計劃是非常相似的,也是潘帕斯之火計劃重要的理論來源,但兩者是獨立的。
月神計劃的主體則是前兩年才成立的阿根廷星河航天動力技術公司,計劃在1968年之前發射“潘帕斯一號”衛星,搭載偵察設備,用于監控拉美各國軍事動向,特別是巴西和奧格蘭。
阿根廷目前的整體工業化水平不行,只能偏科發展重化工業,鋼鐵產量已經超過法國等國家,其他工業還差的遠,投入到原子武器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也嚴重不足,否則保密難度很大。
原子能委員會也是秘密發展核設施,通過和平利用核能,加速原子能發展,增強核潛力,儲備足夠的核原料,建立更大的核能發電廠,打著“和平核能”幌子加速秘密武器研發。
秘密的第七研究所有望國防部第六工業局合并,成立阿根廷的正式導彈武器領導機構。
阿根廷的導彈武器從鷹計劃,到獵鷹中遠程導彈,到潘帕斯之火洲際導彈,目前進行的還是十分順利的。
為了加強論證,阿根廷現在都是雙團隊操作,不僅有正式機構,還有以科恩財團為首的民間武器機構。
科恩財團是野路子,能夠從世界各地搞到不少好東西,靈活性強,甚至偷取到巴西的不少研發材料,在圣保羅里約熱內盧戰爭中,由普拉里國際團隊控制的黑幫團伙,把巴西核武計劃的各種資料搞到了一部分,還綁了很多專家,與阿根廷本土的資料結合起來,讓阿根廷的原子能反應堆也變得更加科學合理。
巴西的核武器研發人才也大量流失到阿根廷,成為科恩武器研究所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