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1963年通過了《農業發展法案》,補貼合作社購買化肥,極大的刺激了國內化肥工業的發展,為了降低成本,瑪雅化工成為阿根廷第三大天然氣公司。
前年開始,在諾曼博士的幫助下,阿根廷大規模引進墨西哥矮桿高產小麥,并在去年本土化培育成功,讓化肥需求增加很多,這款高產小麥更是直接能增產3成以上,前提非常高的土地肥力才可以滿足。
在水資源不夠豐富的查科地區和拉潘帕省,滴灌、噴灌的推廣非常快,既減少了水分浪費,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金融和銀行業則是持股本土銀行比例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允許外資銀行在金融業發達的五個城市設立分行。
新聞媒體禁止外資媒體控制,外文報社只能發行少數幾個城市。
對出口企業給予研發退稅、定向補貼和低息貸款,同時提高對進口成品,零部件,消費品關稅,對于工業設備,技術引進予以免稅。
阿根廷通過設立國家工業技術研究院,聯合企業攻克關鍵技術,如發電機關鍵技術,船用柴油機技術等。
對本土競爭性行業避免過度保護,避免因國營公司因為效率低下導致產能過剩,現在阿根廷的汽車工業就需要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學習日本強制引進汽車技術。
阿根廷在保護農業、重工業和能源等基礎領域的同時,通過密集的政策引導外資流向技術密集型產業,正在培育本土創新能力和品牌,希望能實現從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型工業化轉型。
為了籌措更多的工業化資金,阿根廷加大了煙草工業的發展,煙草工業的利潤讓阿根廷每年可以獲得額外的工業化資金,代價僅僅是一批人的早逝。
內閣頒布《煙草工業促進法案》,允許落后的偏遠城市發展自主煙草工業,但仍需要和國家煙草公司合作,并上繳高額稅收,無論是生產環節的利潤,還是產品銷售所得,都要抽取可觀份額。
圣赫塞多次在內閣會議中強調,
“煙草不僅是農民的飯碗,更是國家外匯的重要來源,我們不能因少數健康擔憂摧毀成千上萬家庭的生活來源,特別是國家還不富裕的情況下。”
科恩內閣以工業化升級名義成立阿根廷國家開發銀行,要求各省級煙草公司將60%利潤存入該行,這些資金將投資于重點省份的工業化。
作為發展的補償,阿根廷將建立支援機制,富裕省份對落后省份進行財政轉移。
門多薩省煙草工廠的稅收直接進入聯邦賬戶,查科省邊角地生產的煙草需按每公頃繳納特別土地使用費。
去年阿根廷煙草出口額為12億美金,占外匯收入的14%,在農業出口上僅次于牛肉,高于糧食出口。
內閣允許各省自主設立煙草加工廠,免除聯邦稅收并提供低價土地,同時允許雇傭童工最低年齡14歲和季節性無保障工人,讓煙草工廠降低生產成本,并推遲實施香煙廣告禁令。
門多薩省的煙草工廠引入德國自動化設備,生產效率提升3倍以上,查科省利用邊角地塊生產,巴塔哥尼亞地區則搞出了高原煙草,南極煙草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