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2日,阿根廷國會通過了《阿根廷平等移民法案》,這是一套全新的針對新移民的完善法案,改變了很多新政策。
新法案的核心理念是平等,給予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平等機會,摒棄以往的種族和地域歧視,為阿根廷社會的多元化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新法案通過的當天,阿根廷給予在阿根廷定居超過1年,擁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巴西新移民正式的阿根廷身份,規模涉及285萬巴西裔移民,約占據巴西和奧格蘭遷移阿根廷總人口的二分之一。
去年年底,阿根廷總人口已經達到6200萬,整體人口素質也在不斷提升,新移民數量僅次于美利堅,是全球最重要的移民輸入國之一。
最近一年,阿根廷新移民的素質更高,也更年輕,他們正好是阿根廷工業化需要的高端人才,新移民一代甚至有不少好處,比如不需要服兵役。
必隆時代,阿根廷鐵路國有化后,運費并沒有下降太多,直到科恩內閣時代,迎來他們的新掌門人卡洛斯后,阿根廷鐵路貨運才迎來了新的發展。
卡洛斯已經有了新名號,“阿根廷的鐵路沙皇”。
通過整治全國鐵路公司分部,必隆時代臃腫的國有化鐵路拆分為17個地方局后,最終版精簡為與16個省/市完全對應的管理體系,實現“一省一局”精準管控。
卡洛斯設立中央調度中心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六大區域樞紐,分別是科爾多瓦市,圣菲市、布蘭卡市,薩爾塔市,圣赫塞市,內烏肯市樞紐集群,對應安第斯—東部發展通道,巴拉那河水陸聯運,糧食工業出口通道,西北礦產樞紐,北部農業樞紐巴塔哥尼亞能源樞紐。
6+1鐵路樞紐覆蓋阿根廷核心經濟要素,打破了必隆時代重東部輕西部的失衡布局,配合省份改革,廣域市改革,完善了國家的建制。
日常運營由中央調度中心負責,緊急事態可以由區域節點自動接管,事后向總部提交執行報告。
區域六大樞紐每月召開聯席會議,協商跨區車皮調配,保證地方部分權益。
為了防止調度中心出現問題,地方鐵路線出現問題,國家鐵路公司計劃未來5年準備修建三大備份線路。
與快速鐵路建設計劃不同,這三大線路主要是服務于貨運建設。
阿根廷鐵路公司已經準備發行鐵路建設國際債券,以未來20年國家鐵路貨運收入的30%為抵押,向歐洲各大銀行團融資總額超過12億美金,用于備份線路建設。
第一條是西北區域建立薩爾塔-科爾多瓦直連重載鐵路,推動西部地區發展。
薩科貨運鐵路線避開安第斯山脈險峻段,沿薩爾塔-卡法亞特-圖庫曼-圣地亞哥-科爾多瓦電氣化鐵路,繞行距離增加15%,但可降低坡度至1.2%。
第二條是布蘭卡-內烏肯鐵路線建設,連接工農業與能源樞紐,線路需穿越巴塔哥尼亞臺地,地質條件復雜,全長約1200公里,這條復線電氣化鐵路投資巨大,包含油氣管道并行段建設,同時也是對內烏肯省被合并的重要補償之一。
建成內布鐵路專線后,可以有效降低布蘭卡灣區工農業能源成本三成以上,內烏肯頁的巖氣可以通過鐵路直供布蘭卡化肥廠,化肥生產成本繼續下降,潘帕斯農業區畝產增加,進一步提升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