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內閣巴塔哥尼亞沿海港口建設計劃,在內格羅河省設立出口加工區,吸引德國、日本企業投資汽車制造如雷諾工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發電廠,并拓深港口。
提供長期稅收優惠5年免稅期和土地租賃補貼,吸引了數百家外資企業設廠。
壓通過制工會,允許工廠進行靈活雇傭,維持了低勞動力成本,并通過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保證工人基本利益,制造業工資僅為美國的1/5,普通底層生活質量卻已經能達到美利堅的一半以上。
阿根廷開始避開勞動密集型產業,聚焦資源加工和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汽車和航空部件。
1965年3月份,阿根廷全國人口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出來,阿根廷去年總人口達到6180萬,新生兒出生數量220萬,來自歐洲、北非、南洋、拉美地區新移民數量達到50萬,位居全球第二。
阿根廷向墨西哥學習,頒布了正式的人口發展法案,并在小學教材教科書大力宣傳大家庭的好處,阿根廷教育部編訂了面向全國的統一小學生教材。
來自墨西哥的新移民數量開始增加,墨西哥因為兩部《總人口法》,人口生育大爆炸,不得不開始大量進口糧食,而阿根廷-墨西哥航線的建立,讓墨西哥人可以更方便的移民到阿根廷,同樣的語言文化,吃苦耐勞的墨西哥裔顯然比起喜歡抱團的印度裔更受工廠和農場歡迎。
阿根廷糧食總產量連年豐收,去年更是增加到了6300萬噸,糧食成為重要的國際工具,墨西哥面臨人口膨脹的問題,引入墨西哥勞工成為官方層面的對話,糧食外交讓阿根廷掌握更多話語權。
阿根廷目前在農業發展上不僅大量使用化肥,建立灌溉系統,還開始發展節水農業,培育增產糧食種子,引進滴灌噴灌技術,使農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阿根廷仍然面臨高素質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普及9年義務教育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為北方的巴西新移民修建足夠的學校,并建立更多的工廠,為他們提供工作,同時還分配土地。
阿根廷正在打破“資源詛咒”。
查科地區的灌溉系統修建進度再次加快,并大量招聘巴西新移民,發放足夠的糧食,讓他們吃飽穿暖不是問題,查科三省因為勞動力涌入,發展進程加快,科恩內閣也為查科地區提供足夠多的發展資金。
阿根廷移民質量沒有美利堅移民的優質,卻填補了阿根廷高素質工人緊缺的情況,其中還有五分之一是工程師,阿根廷工程師的待遇能達到美利堅的三分之二水平,而且工作崗位數量非常多,從汽車到電子,鋼鐵到化工,幾乎都有崗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