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認定奧格蘭政權“不具備社會主義傾向”,但其獨立可能削弱美利堅在拉美的“可控不穩定”,即通過巴西維持區域權力平衡。
1965年2月26日,美利堅召開“拉美和平會議”,施壓巴西接受“奧格蘭暫緩獨立觀察員身份”,但會議最終通過《圣何塞宣言》,承認各國內部自決權。
奧格蘭塞夫羅政府提出“新國家主義”,既拒絕社會主義,也批判西方資本主義,吸引拉美知識分子,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短暫訪問奧格蘭。
通過奧格蘭牽制巴西,已經使阿根廷在馬島主權談判中獲得英國一定讓步。
阿根廷綜合實力通過數年的積累,已經有了較大進步,科恩內閣精準利用巴西內戰與冷戰格局,希望在不直接卷入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實現了區域霸權的躍升。
盡管阿根廷國內也有亂局,也有反對派,但隨著經濟發展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盯著拖后腿的人,讓他們搞事變得越來越困難。
阿根廷積極改進外匯制度,逐步取消了外匯管制,提高了出口競爭力,實行自由匯率政策。
阿根廷比索兌換美金和英鎊的匯率趨于穩定,出口工業競爭力持續增長,阿根廷大規模放松進口管制,取消對用于出口生產的原料和設備進口的限制;同時,實行鼓勵出口的稅收、信貸制度和措施,這些改革旨在建立自由化的貿易制度,極大地促進了制成品出口的擴張。
科恩內閣加強管理和引導,完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和技術,1964年引進利用超過30億美金,大量本來流向巴西的外資轉入了更加寬松能賺錢的阿根廷市場,而非原來大量使用科恩財團的外匯。
1964年在阿根廷建立分公司的外資公司超過3000家,極大的促進了阿根廷市場的發展,國際競爭力也得到了增加。
阿根廷工業化投資委員會已設立總規模500億比索,約6億美金,存續期10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石油化工、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計算機、電子、汽車、軍事裝備、疫苗研發、生物醫藥等未來產業領域,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通過政府資金撬動私人投資,緩解新興領域初期的高風險和高成本問題。
教育部配套理工科大學建設也進入加速階段,主要省份重點培育一批理工科大學,如圣馬丁理工大學,羅薩里奧工業大學等。
圣赫塞支持的玻利維亞圣克魯斯省陸軍少校阿爾弗雷德·奧萬多發動政變,阿根廷與玻利維亞簽訂《科恰班巴條約》,將圣克魯斯省劃為阿根廷與玻利維亞聯合經濟特區,玻利維亞總統帕斯與阿根廷總統弗朗迪西共同在蘇克雷簽訂合作協議,阿爾弗雷德成為圣克魯斯省新高官和軍事委員會負責人。
阿根廷外長提前通知蘇聯和美利堅外長,此次合作并沒有獲得太多國際聲量,阿根廷聲稱將投入超過2億美金用于聯合經濟特區建設,并提供軍事援助,拉巴斯省控制的軍隊數量達到8000人,大量的軍事武器流入拉巴斯省。
科恩財團資助蒙得維的亞大學500萬美金建立“拉普拉塔聯邦研究中心“,創建,開始在烏拉圭和巴拉圭宣揚“南美西班牙語民族共同體“理念。
阿根廷國家郵政公司在亞松森設立“南方共同市場培訓中心“,開始秘密培訓巴拉圭軍官和文官。
阿根廷瑪雅化工通過數年的努力,已經控制巴拉圭一半的天然橡膠加工鏈,并培養聯合當地的土著勢力,形成對巴拉圭軍事。
阿根廷效仿亞洲四小龍,在全國主要港口城市均設立出口加工區吸引外資,發展制造業汽車、電子和礦業深加工,降低對初級產品出口依賴。
科恩內閣通過策劃小省合并,擴大行政區劃,在提高內閣權力的同時,確保一批重點省份在短期內以及長期實現工業化發展的空間和資源,也降低了文官數量,間接降低行政成本和支出,建立廣域市也形成了一批工業化中心,省府機構精簡、人員精簡,合并省市縣減輕了國家管理的負擔,為地方提供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