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設立兵團轉型基金,提供低息貸款和技術培訓,全國成立1200個兵團轉型合作社。
原兵團耕地80%移交新成立的農業合作社,20%劃為國有示范農場,如第1機械化農墾師轉型為圣赫塞市農業開發總公司,全阿根廷30多個建設兵團,50萬兵團成員。
改組形成30個新的農業開發公司,主導高附加值產品,國有示范農場,由轉型后的農業開發公司經營,用于技術推廣。
安第斯工程兵團轉屬阿根廷水利建設局,成立安第斯建設工程公司,參與圣克魯斯水電站建設。
原建設兵團司令部改設為查科農業特區管理委員會,實行政企合一管理。
阿根廷武裝警察部隊接收12萬支步槍、300輛裝甲車,組建農村快速反應支隊,武裝警察部隊實力大大增強。
阿根廷農村人口已經增長到3900萬,占阿根廷總人口的63%左右,各地的農村人口擴張非常快,特別是查科大平原地區的農村人口,占比超過8成,而且是阿根廷新生兒貢獻的主力,增長非常迅速,城市人口則是控制在2300萬左右。
去年阿根廷農村流入城市人口超過30萬,僅次于外國新移民數量,而阿根廷農村人口還在繼續增加,避免無序城市化,鼓勵農民定居,農村人口第三胎起享受土地繼承優先權和教育補貼。
科恩內閣的農村發展戰略是相當成功的,不僅糧食連年增產,而且人口擴張速度遠遠超過城市,很多以前沒人的地方都變成了村莊,變得繁華起來。
從數據上來看,阿根廷開始逆城市化,就目前來看,完成目前的工業化建設,2300萬已經差不多足夠,接下來的幾年會增長到3000萬規模,而農村的人口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達到5000萬規模不是問題。
去年美利堅的農村人口仍然有5400萬,法國農村人口也有1200萬,英國也是1200萬,意大利農村人口1800萬左右,聯邦德國農村人口1500萬,民主德國農村人口500萬,其中聯邦德國總人口約5800萬,民主德國人口1700萬。
查科大平原開墾計劃和潘帕斯南部平原為了防止演變成美利堅的黑風暴災難,繼續在推行輪作制,防護林,按田字格布局,每500公頃耕地設50米寬混交林帶,防止土地荒漠化。
成熟農業區則廢除輪作制,以增加糧食產量。
查科大平原主攻大豆、玉米、棉花出口產業,復制美利堅中部農業模式,巴塔哥尼亞發展耐寒畜牧羊毛、羊肉與溫室農業,安第斯山區發展梯田農業與水電結合,借鑒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區經驗。
阿根廷統計農業人口和城市人口數量時,一般把城市郊區的農業人口也統計在內,如布蘭卡市也有差不多80多萬的農業人口,可以為城市供應糧食和蔬菜,水果,肉類,大部分工業城市的郊區都形成了都市農業帶,可以保障糧食供應并抑制物價波動。
農業部將繼續完善土地政策,確保土地資源利用更加合理,完善農業信用社建設,建立農村金融體系,鼓勵和支持集體農莊的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生活水平,也保障農業公司的利益。
經過數年的發展,阿根廷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利堅的重要農業出口國,開始廣泛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和機械,綠色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