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小麥,大米,牛肉,豬肉,羊肉,奶制品,水產品,蔗糖,水果,棉花,煙草,堅果的出口方面都排到了世界前三,大豆的種植量和出口量也在迅速上升。
阿根廷最近幾年持續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開拓了更多的國際市場,農業部門的外匯收入持續增加。
去年阿根廷玉米產量達到了1700萬噸,大豆產量開始顯著增長,達到了300萬噸,玉米和豆粕為牛和豬的室內養殖場提供了重要飼料,小麥產量達到2200萬噸,在羅薩里奧建設阿根廷最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精煉中心,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生豬存欄量達到1200萬頭,這幾年發展非常快,養豬業正在經歷從傳統的家庭養殖,傳統小農經濟向更集約化、專業化養殖模式轉變,室內肉牛存欄量占比也飛速提高。
艾迪遜博士與國際組織合作密切,加強了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合作關系,力求為阿根廷農業發展爭取更多資源支持。
此前的菲律賓奇跡稻項目,以及與新華夏合作的水稻項目建立更深一步的合作,良種培育工作為阿根廷糧食增產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新農業部計劃將阿根廷打造成為全球農業創新中心,其中農業部旗下的潘帕斯谷物集團成為阿根廷水稻種子創新的主要參與者,這是一家年產值超過5000萬美金的大型農業集團。
艾迪遜博士領導下的農業部將致力于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戰略,增強阿根廷農業系統的抗災能力。
同時,農業部將繼續優化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補貼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同時將補貼與真實貧困水平掛鉤,防止補貼濫用,且將補貼用于阿根廷國產產品。
阿根廷拖拉機數量從1960年的20萬臺增至1965年的135萬臺,增長了6倍不止,其中大部分是國產拖拉機,阿根廷本土拖拉機產量已經達到了30萬臺。
唯一的麻煩是國產拖拉機故障率比較高,好在國產拖拉機廠建立了規模比較大的維修售后團隊,讓很多農民愿意用價格更低的拖拉機,而且最近兩年國產拖拉機的故障率已經大大降低。
艾迪遜部長日記里在就任農業部部長時,寫下了:“要么讓阿根廷的麥田長出芯片,要么讓我們變成另一個巴西”
確保農產品最低收購價,保護農民收益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推動農村地區建設更多的農產品加工廠,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改善農民收入,強制要求農業公司雇傭本地農民比例要達到3成以上。
此外,艾迪遜博士還將利用他在阿根廷農業大學及其他農學高校的經驗,完善農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為新一代阿根廷農民提供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建立完整的職業農民認證體系。
如巴塔哥尼亞側重耐寒作物,查科平原強化節水技術,安第斯梯級水電站配套滴灌管網,避免陷入越生越窮陷阱。
農業部計劃在烏斯懷亞建立全球最大抗災種子庫,以對抗巴統禁令對阿根廷的影響,并與財政部成立設計農業風險基金,內閣注資和期貨市場聯動,對大豆、牛肉價格設定保底收購價。
巴黎統籌委員會的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是1949年11月在美利堅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統。
美利堅、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是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