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門多薩市不比邊境,這里的控制相當嚴格,很多國家的勢力想滲透都很難,移民準入也必須是三代以上的。
門多薩省治安良好,易守難攻,最近幾年的新移民和科爾多瓦省一樣,其實不多,加入的新移民大多數來自于躲避戰亂的阿根廷老一代,外來的新移民和游客進入這里都需要提交申請。
門多薩市的東西兩大新區的食品工業園區,還有各大礦業公司開辦的冶金材料工廠,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阿根廷的幾個大型軍工廠都在這里安排設立了研究所和工廠,還有不少鑿穿安第斯山的地下實驗室。
庫約高原以及安第斯山脈稀土礦數量很多,門多薩礦業專門成立稀土公司,用于開采稀土,與薩爾塔省競爭。
幾家大型鋼鐵冶金公司也在這里成立實驗室,用于研發高性能材料,以及提煉稀有金屬。
整個庫約高原地區人口大約有396萬人,面積40萬平方公里,主要為意大利、西班牙及中東移民為主,中東移民為敘利亞和黎巴嫩裔,參與當地的農業和貿易。
庫約高原是阿根廷中西部的水電潛力重鎮,遠期水力發電量潛力在每年3000億千瓦時以上,目前正在投入重金開發大型水電,用于拉潘帕省,科爾多瓦省的工業發展,省一級和市一級開發的小型水電項目適合分散式供電。
這里的干旱環境倒是和中東地區很像,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冰川融水河流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
庫約高原因為沒有全面規劃,水渠系統紊亂,干旱年份經常出現河水不進水渠,為了搶水而爆發械斗的情況。
庫約高原往北是薩爾塔省和圖庫曼省,降水量總體增加,圖庫曼省的卡塔馬卡地區降水量則和庫約高原差不多。
在幾個世紀以前,卡塔馬卡地區曾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據點,利用高山梯田發展馬鈴薯、藜麥種植,并馴養駱馬,支撐印加邊疆的物資供應。
當地原住民仍保留傳統節慶和手工藝,不過當時的卡塔馬卡要比現在的卡塔馬卡更北邊一些。
印加人馴養駝馬提供肉、毛和運輸,羊駝毛是重要貿易商品。
歷史上大莊園壟斷土地,小農和佃農缺乏資金升級技術,導致當地的灌溉設施發展的非常落后。
科恩內閣上臺后,開始開發安第斯山脈地區,庫約高原地區是中部發展重點,特別是灌溉設施開始大量修建。
在河谷地帶恢復原生植被,增強土壤保水能力,減少水土流失。
庫約干旱氣候與晝夜溫差適宜葡萄種植,用于發展高端釀酒及果醬加工產業鏈,水能資源豐富,干旱區太陽能潛力大。
這里鄰近安第斯礦帶,可以開發銅、鋰等礦產,配套冶煉與材料工業。
1500-2000米種植釀酒葡萄,2000-2500米發展蘋果和梨,2500米以上種植藍莓等小漿果,利用垂直氣候差異提升土地農業產值。
庫約大學、門多薩大學,門多薩工業大學則是薩爾塔省最大的三所大學,其他還有門多薩農業大學,門多薩化工學院等多所大學。
門多薩大學數量比較多,而且衛星城區的數量也很多,邁普,圣馬丁,拉斯埃拉斯,戈多伊克魯斯,里瓦達維亞的人口都和三大城區差不多。
門多薩省南部靠近內烏肯地區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門多薩省成立了門多薩石油學院,門多薩礦業學院,推動產業升級。
第二大城市是圣胡安省的原省府圣胡安市,人口39萬。
圣胡安市的母親河是圣胡安河,年凈流量達到29.4億立方米,正在建設烏勒姆水庫,建成后可以供給圣胡安省大部分用水。
圣胡安河和哈查爾河是新圣胡安省兩條最大的河流,哈查爾河凈流量12.8億立方米,容易斷流,新省會阿特雷斯市正是在哈查爾河的中上游。
哈查爾河最后匯入薩拉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