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槍令的作用總是讓很多人開始懷念起以前的混亂時代,很多人也相信,木棍打人其實也很疼,而鏟子和鋤頭其實也能打死人。
本土其他醫藥公司也在迅速崛起,如哈達德家族控制的哈德醫藥原料公司,哈達德家族30年代就在羅薩里奧建立紡織廠,后來壟斷阿根廷三分之一的牛仔布生產,1960年進入石化行業,與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合資建立哈達德石化公司。
通過科恩財團提供巨額經費和不受約束的研究環境,三大醫藥公司快速建立疫苗、抗生素、抗瘧藥自主產業鏈。
1961年,德國拜耳和瑞士羅氏因產能過剩,向拉美各國出售淘汰的醫藥生產線,約翰生物制藥花重金承購收購5條生產線和技術,生產技術開始起飛。
約翰生物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通過逆向工程復制了巴斯德疫苗工藝,迅速成為阿根廷最大仿制藥廠。
在外交部部長愛德華多·弗朗哥的牽繩下,法國大使館幫助讓法國分子生物學家弗朗索瓦·雅各布因為巴斯德研究所參與阿根廷合作項目,指導了約翰生物的dna重組技術研究,讓約翰生物制藥在基因技術方面迅速取得大發展,
同年,約翰生物運氣大爆發,通過紅杉集團的資源招募到美籍波蘭裔病毒學家阿爾伯特·薩賓,阿爾伯特因與美國制藥公司專利糾紛,短暫受聘于約翰生物制藥,指導脊髓灰質炎疫苗生產工藝改良。
阿爾伯特幫助阿根廷實現疫苗國產化,使阿根廷成為全球第6個自主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國家。
1964年阿爾伯特迫于政治壓力返回美利堅,他指導的阿根廷南方大學的醫學疫苗專業成為全阿根廷最強的疫苗專業,拉潘帕理工大學的醫學系也因為阿爾伯特而成立,并更名為阿爾伯特醫學系。
1964年10月,玻利維亞以錫礦開采權換取約翰生物的全國兒童免疫計劃,獲得玻利維亞國會批準,約翰生物進入多元化擴張階段。
不過約翰生物很快就低價出手,把錫礦開采權給布蘭卡礦業公司,又拿著出售開采權的資金并購了布蘭卡三家生物化學公司,進入轉基因行業和生物育種行業,并購了科恩財團旗下的末日黃昏醫藥,更名為布宜諾斯艾利斯mr制藥公司,大大增強了實力。
在科恩財團的資金投入下,招聘大批奧格蘭和巴西醫學生物人才,與布蘭卡農業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開始自主研發出廣譜抗生素,希望擺脫歐洲技術依賴。
默克醫藥通過高薪招募東歐猶太裔科學家,就有匈牙利生化專家阿爾伯特·科瓦奇,因此建立圣馬丁生物醫藥研究所,大量招收圣馬丁大學的醫學生,培養了阿根廷的本土醫學人才。
默克醫藥還從西德默克集團取得大量抗生素專利授權,通過獵鷹局的情報網絡,成功招募到匈牙利流亡生物化學家,青霉素工業化生產專家米克洛什·博多格,建立布蘭卡抗生素研究所。
米克洛什1956年因為匈牙利革命后流亡西方,1962年被默克醫藥招募,優化了默克醫藥的抗生素發酵工藝,使阿根廷生產的青霉素成本降低四成以上,米克洛什獲得科恩財團50萬美金的獎勵,定居阿根廷。
默克醫藥還花費30萬美金成功招募到美利堅醫藥專家格特魯德·b·埃利恩,1960年她因性別歧視在美利堅發展受限,被默克醫藥高薪挖角。
她負責領導布宜諾斯艾利斯研發中心的抗代謝藥物研究,為默克醫藥搞定了抗癌藥研發基礎,研究院的一半成果由格特魯德研究團隊貢獻。
在阿根廷衛生部還有內閣多次挽留,格特魯德今年還是選擇重新返回美利堅工作,但留下了研究團隊以及多名優秀的弟子。
科爾多瓦省政廳為了表彰格特魯德的貢獻,批準圣馬丁大學醫學院更名為格特魯德醫學院。
科恩財團和默克醫藥捐資超過300萬美金建設新大樓和采購研發設備。
默克醫藥在諸多人才和資金的推動下,成為阿根廷醫藥行業巨頭,并購了普拉里國際旗下哥倫比亞幻光醫藥,更名為科爾多瓦hg制藥公司,規模擴張了一倍,年產值超過9000萬美金,是阿根廷銷售最高的醫藥公司。
艾瑟琳醫藥與布蘭卡市政廳合作,成立艾瑟琳醫藥研究院,并以此發展出布蘭卡醫藥學院,培養本土藥學人才,僅推出少數創新藥物,如抗瘧疾藥,成為阿根廷第一個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醫藥公司。
艾瑟琳醫藥后拆分出艾瑟琳生物科技,秘密開展基因療法研究,進度落后但技術儲備深厚,目前年產值也超過了3000萬美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