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就是血淋淋的掠奪。
美利堅掠奪歐洲,掠奪拉美,掠奪全球。
阿根廷從美利堅搞點羊毛也算不了什么,而且這些羊毛單獨看起來也不算太高。
一年從美利堅搞幾億美金出來,看起來雖然很多,比起美利堅股市的規模,也就是毛毛雨。
圣赫塞團伙通過離岸金融和股市套利的美金,變成外資外匯,這些資金最終流入阿根廷半導體、精密機械這些高科技產業。
當然主要是三大資本的手法過于粗糙,留下了很多口子,讓圣赫塞的團隊不得不重新開始搞。
把勢力分散到幕后和地下,方便資本輸入阿根廷,也更加隱蔽。
只要不碰到那些大財團的蛋糕就行,就算真的搞起來,背后的阿根廷也不是吃素的。
未來的人類世界全部都是大集團的趨勢,阿根廷目前也是如此,這是一個畸形的發展,但最初原始積累階段,必須要這樣做,為阿根廷的發展積累資本。
去年阿根廷整體就業人口規模達到了2700萬。
寬松和平的發展環境,讓阿根廷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
阿根廷國營部門雇傭超過350萬人,成為整個阿根廷社會的穩定器,背后代表了200多萬個家庭,1500多萬人的生計。
國營公司的員工,工資高,福利比較不錯,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社保基本上都是全額的,含金量比起1000萬私營公司還要高的多,和文官團體持平。
總體來看,國營大公司大多都是盈利,地方國營中小公司雖然盈利的規模不大,但穩定了就業,而且發展了地方工業。
國有部門構建了一個穩定的財政循環,從工資到全額稅收,財政轉移支付,地方基建投資,最后到工業發展。
這種閉環在科爾多瓦等工業大省尤為明顯,形成區域性經濟生態。
內閣控制的大型國營公司數量增加不多,壟斷性國營公司產值增長很大。
地方國營公司的數量增加過快,有失控的趨勢,只是現在內閣也沒有多余的資金發展的落后地區。
國營公司數量從內閣剛上臺的134家增長到超過6000多家,增長了40多倍,總資產數億美金到150億美金,年產值從幾億美金到100億美金,建立規模龐大的國營工業體系。
如新圣胡安省1964年就新建42家國營企業,包括葡萄酒廠、水泥廠、紡織廠,但其中一半是虧損的,唯一的好處是增加了本地就業,推動了本土大型公司的發展。
6000多家國營公司中,只有不到1成的國營公司存在研發部門,大部分是低效重復建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很多地方為了減少財政稅收收入上繳,把盈余投入到地方經濟建設。
內閣已經開始逐步減少補貼,迫使這些地方國企自謀生路,一些強勢國企已經開始吞并弱小同行,建立市場競爭力更強的公司。
提升國企效率,避免財政崩潰是科恩內閣的主要工作。
還有稅務改革也是重點,地方省的財政收入須要按經濟發展增長,排擠發展水分,增加上繳,而不是固定的,好在圣赫塞本人威望不錯,已經順利推動。
這是建立更強大集權的重要步驟,也意味著這一輪改革終于進入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