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產委員會將會開始專業化運營150家核心國企,進行董事會專業化改造,讓他們更加有效率,而非由內閣直接控制。
核心國企在保證內閣主導權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引入外資和財團資本。
核心的國企進行合并重組,建立國企交叉持股網絡,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企巨頭。
每年虧損超100萬美金,而且5年內仍然無法轉為盈利的,應該予以出售或者進行重組甚至破產,基礎服務性公司除外,如水務公司和公共交通公司。
當然,11家國營銀行數量也有點多,內閣計劃進行合并或者與盈利高的國營公司進行聯營,比如國家石油公司就對控制銀行有很大興趣。
真正存在問題的并非內閣控制的國企,而是落后省的地方國企,比如查科省國企就存在一些嚴重問題,僵化,無法盈利,甚至嚴重虧損。
去年阿根廷地方國營水泥廠數量已經超過150家,玻璃工廠更多,達到160家,這些就應該進行合并重組,數量過多,還造成價格戰,不利于提高效率。
建設發電廠,水泥工廠,化肥工廠,鋼鐵工廠,機械工廠,玻璃工廠,煉油工廠,啤酒工廠,煙草加工廠,化肥工廠,礦業開采工廠是地方省市最喜歡的,建設效果也非常好。
這些小工廠能更好的利用當地資源,增強地方經濟實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是得到了科恩內閣支持的。
小工廠可以讓落后省市的經濟情況可以得到改善,能從單一的農業經濟轉向農業生產為主,推動工業發展,提高農業外的收入水平。
如果能形成一個為地方農業服務的地方工業體系,好處還是很多的,比如增加就業。
就算是十個,甚至50個公司卷出一個優秀的,那么這筆買賣就不虧。
而在國營體系之外的還有更加龐大的村鎮企業和集體企業,所以阿根廷經濟規模增長很快,但也存在嚴重的浪費。
如果算上這種小工廠作坊,阿根廷國營工廠的數量可能再增加個2-3倍,達到2萬家以上,但這些縣一級以下的一般不會算作國營工廠,畢竟資金并不是來源于地方縣政廳投資。
為了支援這些地方國營公司,拉潘帕省,布省,布市等老工業基地為這些地方工廠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淘汰的設備和國產化設備,也下放了不少人才資源。
總的來說,地方國營工廠缺乏合理的建設規劃,存在重復建設,虧損嚴重,整體規模小和生產設備差,生產工藝落后成本高,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存在不少問題。
整體污染嚴重,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國營企業依靠財政輸血也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也有好的情況,就比如經濟發達的拉潘帕省的國企數量有點多,但這些國企競爭力又還不錯,大部分國企已經市場化了。
發達地區盈利國企已經開始考慮試點員工持股,以增強他們的活力,競爭力不強的也準備出售掉。
阿根廷農業部門雇傭超過450萬人,這是阿根廷的外匯支柱,仍然是創匯最大的外匯部門之一,產業鏈條也在逐漸延伸。
每年仍然可以為阿根廷創造10億美金級別的外匯。
隨著機械化的加速,450萬人已經算得上是巔峰了,最近增加主要是主要自雇農民和家庭勞動力的增加,這是農村人口增加導致的。
長期季節性工人數量是沒有增加太多的,還包括了機械操作員如拖拉機和收割機操作還有畜牧養殖人員等。
像開墾土地就包括清理荒地、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初期土地準備工作,如果是本地農民合作社操作,就是農業雇工,但也有建筑公司進行兼職,就算進其他雇工。
其他還有農業基礎設施維護,包括灌溉系統修建、圍欄搭建、農用道路維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