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銀行業最近幾年快速發展,存款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國內無力消耗如此多的存款,剛好其他四國需要進行大規模基建。
巴拉圭從依靠美利堅到投入阿根廷陣營,主要原因是美利堅只從巴拉圭拿東西拿資源,如強制進口美國高價燃油,扶持親美軍官團。
雖然美利堅援助了巴拉圭1億多美金,這些錢主要是拿來買各種軍火和各種進口商品,壟斷國際資本和地主買辦們獲取了大部分利益。
巴拉圭人口增速太快,底層人的情況沒有任何改善。
而且巴拉圭國內的經濟情況越來越差,外匯儲備因為大量進口美利堅產品而變差。
農業開發也不是很順利,農民根本沒錢提高生產。
大豆和牛肉出口還遇到阿根廷廉價產品打壓。
共同體成立后,阿根廷可以為巴拉圭提供更直接的農產品出口渠道,規避美利堅和英國糧商的壓價剝削。
阿根廷還會出資修建亞松森-圣菲鐵路,幫助巴拉圭融入阿根廷經濟體系,鐵路運營權歸阿根廷國家鐵路公司。
獵鷹局協助清洗親美軍官,幫助穩固政權。
查科地區石油勘探權歸阿根廷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援建巴拉圭小型煉油廠,收益結算使用阿根廷比索。
新成立的巴拉圭國家石油公司將獲取一半的收益,還會幫助巴拉圭培訓工程師。
巴拉圭將從石油收益獲得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穩定財源,如果伊泰普水電站建設完成,巴拉圭將解決糧食、能源、就業三大生存問題。
當然,代價早就寫進歷史書上,那就是成為阿根廷的經濟衛星國,但比起美利堅的剩飯,顯然阿根廷端出來的牛排更有性價比。
阿根廷在半年內對四國開放邊境,吸引更多新移民加入阿根廷。
當初也是看著玻利維亞都因為阿根廷的支持經濟改善了,巴拉圭才有了依靠阿根廷的意思。
阿根廷接管玻利維亞天然氣出口和大規模開發礦產后,玻利維亞經濟持續發展。
烏拉圭方面,人口和巴拉圭差不多,但港口多,如果巴拉圭不加入這個聯盟,那么會周圍全是敵對國家。
巴拉圭一開始算是被迫加入,現在卻也認為加入后還不錯。
至少阿根廷開出的條件還可以。
巴拉圭倒向阿根廷后,烏拉圭本來就是有意加入共同體的,所以調整策略以避免孤立。
現在兩國也更加依靠阿根廷。
巴拉那煤鋼共同體,民間已經叫上小南美聯盟,讓拉普拉塔聯邦主義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這個小群體的規模正在壯大,他們本來早該消失于歷史的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