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氫彈計劃除了自主研發投了很多錢,來自新華夏和公開的理論最多,但消化能力不夠,也希望能夠搞個簡單版本的。
反正戴高樂并不相信阿根廷能研制出氫彈,所以給了一些技術用于拉攏阿根廷,既能消耗阿根廷的資源,又能搞錢,對法國人來說是雙贏。
受制于觀念影響,圣赫塞并不太喜歡法國貨,更喜歡德國貨,但為了獲得法國的支持,不得不與法國工業界加強聯系。
科恩內閣工業部也希望能夠采購到便宜好用的法國設備,為此列入五年計劃項目。
水電站水輪機國產化,阿爾斯通變壓器國產化,雷諾農業d22型拖拉機項目合作,雷諾汽車沖壓機床設備國產化,法國石油研究院的常減壓蒸餾裝置國產化等。
法國二戰后工業升級淘汰的設備還是很便宜的,剛好適合技術能力不強的阿根廷。
路德維希政府從親法到全面倒向美利堅,魯爾區的工業財團們對這個南美洲的煤鋼共同體非常有興趣。
西德工業巨頭通過與軍方的秘密合作,繞過了波恩政府的監管。
阿根廷與聯邦德國的經濟合作從拉普拉塔鋼鐵廠,還有收購奧迪汽車公司時期就開始了。
大眾汽車承諾在羅薩里奧建廠,生產拉丁美洲版甲殼蟲汽車,這將是阿根廷汽車工業界最大的一條鯰魚。
但大眾集團希望能夠從雷頓汽車手上收購奧迪汽車的股份,科恩財團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希望能獲得一些夠用的技術轉讓。
阿根廷的新國家戰略就是擴張國內和臨近的市場,建立圍繞阿根廷的更大的自由貿易市場。
其他國家市場能擴張最好,如果被經濟封鎖,也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科恩內閣在做最壞的打算,畢竟美利堅的封鎖說來就來,并非沒有可能。
烏拉圭和巴拉圭,玻利維亞都是真正的農業國,經濟十分落后。
再發展五十年,還是落后的農業國和資源出口國,只有烏拉圭的情況好一些。
奧格蘭和阿根廷組成雙引擎,形成互補,帶動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依附性發展。
與巴拉那聯盟同步推進的是科恩援助計劃,規模上只有馬歇爾計劃的五分之一。
阿根廷巴拉那河農業發展基金,為其他四國提供農業補貼用于購買阿根廷化肥和農業機械。
在烏拉圭建汽車組裝廠,巴拉圭設紡織服裝加工區,在玻利維亞建煉油廠,還有蒙得維的亞港口改造項目。
三國接入阿根廷電網,三國電網標準統一,他們可以免稅進口阿根廷鋼鐵,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阿根廷國內的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的深水航道工程,拉普拉塔河三角洲樞紐工程,頁巖氣開發工程,巴塔哥尼亞輸油管網,潘帕斯灌溉系統,查科灌溉系統,安第斯水電站群等超級工程。
科恩援助計劃的要求就是使用比索結算,簽署《比索結算協議》。
第三個計劃則是便宜的低息基建貸款,可以用礦產資源償還貸款,但項目七成必須由阿根廷企業承建,允許本土的基建公司負責部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