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南非的6家軍火販子吃下了這批貨,換回了無數黃金,這些便宜軍火幾乎只有美國貨和蘇聯人一半的價格,而且威力精度都不差。
國際軍火販子對于這種沒有生產商的白牌武器,皮實耐造,非常歡迎,物美價廉,圣赫塞只走私發,一次2000支起步,清倉大甩賣,一艘艘走私軍火的貨輪游蕩在大西洋。
退出南洋地區軍火市場之前,圣赫塞至少在這里出售了70萬支手槍,105萬支沖鋒槍,40萬支突擊步槍,雷恩軍工的生產線全部拉滿,光g–52突擊步槍生產力從月產2000支爬升到月產6萬支。
槍械三大件大量采用塑料配件,一體式沖壓,工藝成熟,子彈用最便宜的銅包鋼,還在全國布置了一大批零部件生產廠,光組裝廠就有3個,都在國防部小湯普斯的庇護下。
現在大量槍炮軍工廠開始往布蘭卡市轉移,做最后的瘋狂。
除了三件套爆款在,其他大件重武器物資很難賣出去,造價比較昂貴,而且鋼鐵工藝不太過關,主要用于三件套使用了德國人的技術,一支槍的性能好壞,是否耐性,精準和膛線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
重武器出售的數量少,火箭炮,迫擊炮的銷量都比較一般,技術不到位情況很多,圣赫塞只能讓研究所加強繼續加強研發了,這次艦炮匹配對于火炮工廠來說也是個大挑戰。
好在特鋼廠目前也在努力研制試配的鋼鐵,但生產合格火炮炮管并不容易,加工也是個大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
火炮的炮管,制造工藝就更加復雜了,根本不是普通國家能玩得轉的,現在全世界擁有頂尖火炮制造技術的國家目前可能也就十個左右吧,這也是圣赫塞想跟意大利人引進火炮技術的原因。
哪怕現在拉普拉塔鋼鐵廠掌握了電爐鋼技術,但生產出來的鋼炮,就是有問題。
首先,制造炮管的高質量合金鋼鋼坯需要經過粗鍛造和精鍛造兩個步驟,問題出在精鍛造這個步驟,其實跟槍管的深加工差不多,只不過難度大了好幾倍,材料要求也更高。
這完全就是在考驗一個技術的操作熟練度,稍微不心,可能就把炮管給弄廢了,炮管不但材料配方要求高,加工工藝要求也高。
這也是圣赫塞精專三件套出口的原因,太難了,畢竟生產出來只有一戰水準的炮,二戰水準的價格,人家都不傻。
圣赫塞都不知道自己在槍械貿易中到底撈了多少錢,每個月出口的數量都多的可怕,武裝一支小國軍隊不是問題。
他能財大氣粗的在布蘭卡市大量開工廠,甚至扶持漢斯鋼鐵廠,也是因為軍火貿易太賺錢了,比開礦賺錢多了。
只是這種機會也不多,甚至在非洲賣還得到了蘇聯人的默許,蘇聯人戰后恢復還沒徹底成功,現在玉米大帝剛上位不久,艾森豪威爾準備在南越扶植吳廷艷,建立親美民主政權。
兩個大國對非洲的目光少了一點點,離非洲正式起事還有五六年呢,這段時間還能賣不少。
所以圣赫塞能喝點湯也不容易,而且圣赫塞只賣英國殖民地,對法國人區域很少流入,畢竟曾經在西貢合作的相當愉快。
舊五區進行相應改制后,五個選區進行合并為兩個大選區,議會議員人數也將于下一次選舉進行調整。
臨港工業區28平方公里范圍不變,現有人口24萬,主要是工廠的工人,由第二區托管管理,發展鋼鐵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其他綜合工業。
這里大量儲存著從薩爾塔區運輸過來的劣質煤炭,儲量還行。
薩普拉地區位于胡胡伊省和薩爾塔省交界處,是獵鷹局負責人通過合縱連橫,巧取豪奪拿下來的一個礦區。
這里目前已經成為阿根廷最大的煤礦生產基地,還要超過巴塔哥尼亞高原,一處懸掛著雷霆礦業公司標志的煤礦工地上,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
這個礦區南北寬約50公里,面積約2850平方公里,是雷霆礦業拿下的大型礦區,勘探的時候發現了鐵礦石。
一開始比爾伯德是想開采鐵礦和銅礦之類的,沒想到最后挖到的都是一些劣質煤炭,找了50多個爆破點以后,還是沒有發現鐵礦,只發現了一堆劣質煤炭和稀碎的銅礦,把雷霆礦業的人氣了半死,感覺辜負了老板的信任,轉而全面開發澳洲煤礦和烏拉圭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