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夫人點點頭,交代人去辦,念了“華心”這名字兩次,贊道“周氏此番眼力倒也不錯,美麗光彩,這字襯得咱們文家的五姑娘。不過”
她微一蹙眉,秦嬤嬤忙問“怎么了姑娘,是有何不妥嗎”
“周氏可給五姐兒取了小名嗎”文夫人心中想了一個“端”字和一個“雅”字,為保周全先問了一句,文家是沒有起乳名的習慣的,只有錦心那里取了個“沁”字也是特例,她隨口一問,沒成想秦嬤嬤還真點了點頭。
秦嬤嬤道“取了,榮字,叫榮姐兒。”
“榮,哪個榮”文夫人眉心微蹙,秦嬤嬤畢恭畢敬“榮華的榮。”
文夫人忖度半晌,卻也笑了,“周氏也是一番慈母心。五姐兒的奶嬤嬤不是有一個告了兒病要歸家去嗎再選選一個性子端正嚴肅的過去伺候。沁姐兒的教引嬤嬤你粗圈了幾個人了”
這話題一下子就跳出很遠去了,文夫人仿佛不過是隨口一問,秦嬤嬤卻不敢疏忽,忙將事情應下,又將粗看著打算送到懿園去的教引嬤嬤人選說出幾個來。
文夫人聽了都不滿意,交代道“目光往看去,不必拘泥在家里挑,前頭蕙兒與瀾姐兒的教引嬤嬤不也都是從外頭請回來的嗎你索性一氣多看幾個,有京里回來的更好,八月是不是有一批宮中的宮女遣歸仔細打聽打聽,最好一氣請三個回來。”
“咱們大姐兒身邊那位春嬤嬤是宮里出身,遣歸故鄉,是您花了多大心思才請來的;二姐兒身邊的那是二姑奶奶牽的線,也是宮里出來的。可咱們兩個姐兒可都是嫡出,四姐兒哪里能和咱們姐兒比,況且咱們兩個姐兒身邊不過一人一個教引嬤嬤,難道四姐兒一人就要占上三個去嗎”秦嬤嬤有些不滿。
文夫人睨她一眼“你目光是愈發的短淺了。我叫你請三位回來,那是要單給沁姐兒一個人的嗎咱們家蕙兒許了王府,往后便是親王嫡妃,她的妹妹再低嫁還能低到哪里去規矩不好只會引人笑話,此時還講什么嫡庶之論最好請來的教引嬤嬤都是高人,能把咱們家幾位姑娘一水教得行舉得體禮儀出挑,往后婚事才好談論。”
言罷,她又微微一頓,深看秦嬤嬤一眼,“恐怕我幾個月前說的話你都忘了,可要我再說一遍”
“奴婢不敢。”秦嬤嬤心里一驚,知道自己犯了大忌諱,忙道“是奴婢目光短淺,請太太饒恕奴婢一回吧。”
文夫人轉回頭來,將一支金花簪插入鬢邊,淡淡道“你最好記住了,不然我也是該給你們立立規矩了。主子就是主子,無論嫡出庶出,都是主子,不容你們輕視議論”
“是。”屋內眾人齊齊行禮應道。
秦嬤嬤這邊身上一下多了兩樁大差事,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先將送到周姨娘那邊的奶娘看定了遣去,又一心撲在遣歸的宮女身上。
遣歸的宮女如今尚未回到金陵,但出挑的幾位都被打聽得差不多了,文家也不會和江南數得上號的幾個官家搶人,那些世族大家不屑用宮中出來的宮女做教引嬤嬤,他們家中自有一派調教下人的法子,給孩子的教引嬤嬤也只從自家出。
而金陵省這邊數得上號的官家又有幾戶呢
新上任的江南總督和金陵巡撫算兩號,再有官銜不高但權利重的地方要員,一個巴掌數干凈了,除了他們看定的人,剩下的人,秦嬤嬤自可以撒了歡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