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老大是個老實人,他媳婦雖有些小心思,內里還是憐貧惜弱的,這兩夫妻生出來的孩子,是精明通透的秦老嬤嬤養大的,那孩子本性不差、行事多半也不會差。
既然這樣,放在女兒身邊也無妨,左右還有盧媽媽看著,那丫頭若真不是個好的,也斷不會留著她。
錦心對這些都沒意見,她對自己身邊的丫頭就兩個要求第一要好看伶俐,第二要聽話知事。
不聽話的,再伶俐都不要。
聽婄云說秦家那個長得不錯,性子也好,她就認了。
這又不是成親,一錘子買賣反悔的余地小,一個丫頭罷了,若是用著不好,就如徐姨娘說的,送到樂順齋里來,秦姨娘自然能看出意思來。
文從林生辰在十月里,因為先后有兩件喜事,他的生辰也辦得很熱鬧,不過人小,再熱鬧場面也大不到哪去,只是文夫人與秦姨娘處送來的壽禮足足添了一倍,這是一份送出來的喜氣與要沾去的福氣。
徐姨娘沒推拒,只笑呵呵地帶著文從林兩處磕了頭,秦姨娘要了兩件他的小衣服去,他就又捧回來一盒點心。
打開一瞧,里頭有兩樣點心,一樣是蒸酥果餡兒、一樣是酥油鮑螺,都是甜口的。這個季節的酥果餡兒不好做,春夏秋都過去了,適合做酥果餡兒的水果不好找,也不知秦姨娘是用了什么。那酥果餡一盒五個,圓滾滾的糯米面皮兒,薄薄地透出里頭的橙紅色來,精致又可愛。
秦姨娘南方口味,她院里的點心會做得很甜,尤其蒸酥果餡兒本就是要用乳酥和水果做餡,味道更是甜上加甜。
錦心不大喜歡這種甜口太過的點心,尤其糯米皮又不像酥油鮑螺的外皮有一股子酥香,單單的糯米皮太薄而無味,這點心餡料足,容易壓不住甜味顯得膩了。
但看著里頭嬌黃的餡料,錦心又覺著好奇,便忽悠文從林吃一個,掰給她一小口,入口才知道是柿餅做的餡,而且入口并不過分的甜,仔細品品還有點青梅的香氣。
錦心也只嘗了小半個,端著婄云遞來的陳皮山楂茶飲了些漱口,方道“秦姨有了神韻,怎么還下廚了呢”
這一嘗就是秦姨娘的手藝,絕對錯不了。
這院里除了大廚房,只有當年文老夫人院里并當下文夫人院里有個小廚房,除此之外都只能算是搭了個灶眼,加上小爐小鍋,能做些點心湯飲。
不過單這個有的人也少,整個西苑里便是秦姨娘精通廚藝,院里搭了個灶眼罷了,這還是文老爺開口的特例,其余人屋里都是小茶房。
秦姨娘的手藝好,又喜歡做點心,府中各個院子都得過她做的點心,錦心吃的多些,她喜歡秦姨娘做的酥油鮑螺,秦姨娘便也常做。
不過近來秦姨娘有了身孕,被禁止靠近廚房,怎么今兒個還下廚了呢
徐姨娘無奈地輕笑道“這些日子可是把她憋壞了,這不孩子剛滿了三個月,她就說廚房做的點心都不合口味,終究是自己下廚做了這兩道點心,還多偏了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