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姨娘一回頭,便見乘風手里拎著那筐因為她猛地松了口氣而顧不上落下了的桃子,忙道“您實在客氣了。”
“鄉野之物,本不值什么,施主只管收下便是,況且本就是贈與小施主的。”乘風和煦地輕笑著,將手中那一筐桃子遞給了迎過來的周嬤嬤,又道“既然得了那兩顆瑪瑙珠,姐兒素日的護身符也可以不戴了,若論功效,那些尋常符紙俗物,是萬不及那兩顆珠子的。”
徐姨娘聞言立刻上了心,向乘風欠了欠身,又催著錦心向乘風道謝,與乘風客氣一番,才牽著錦心的手往后去。
半山觀建在山林中,景致也一派是天然清幽之景象,雖然是常來之處,但沒回來,大家還是希望能在此多停留些時候,這會到后園中,路逛了一會,徐姨娘牽著錦心在小亭中坐下,打發隨侍人等也都各散去歇歇。
眾人都是熟門熟路的了,來的次數多了,知道徐姨娘的意思,故而并未推辭,大家交換了幾個眼神,有幾個上回留下沒能出去逛的散了出去,余下幾個人守在亭子里。
婄云是素來不離錦心的身了,跟著也來過多次,卻一次未曾出去逛逛,今日遲疑一下,向錦心欠了欠身,“姑娘,奴婢想去前殿上一炷香,替我爹娘供兩盞燈。”
錦心爽快地點了點頭,徐姨娘稱奇道“你這孩子往回都悶悶的不肯出去逛逛,這樣才好的,人不能總是憋悶著,你有這孝心,你爹娘泉下有知自然欣慰,銀錢可帶足了”
婄云垂眸恭謹的應答道“帶足了。”
“那就快去吧。”徐姨娘道“折騰了一早上,坐著馬車我真是有些累了,想帶著沁兒在這多坐一會,時間松快著呢,你不必著急。況且等會我們走之前也要到前殿再拜上一拜,你索性不必著急回來,就在正殿等著我們就是了。”
婄云忙道“沒有這個道理,奴婢快去快回,謝姑娘、姨娘體諒。”
徐姨娘點點頭,婄云便躬身退下了,等她走了,徐姨娘方嘆道“也是不容易,還是個半大孩子呢,行事言語竟處處都守著規矩,我向她這樣大的時候可沒她這么老練。”
周嬤嬤笑吟吟道“我看這孩子好,沉穩又省事理,比我們家那個憨丫頭好出不知多少,怪不得姨娘和姐兒喜歡她,就是我看了她,心里都很喜歡呢。”
徐姨娘不贊同地道“繡巧也好,這孩子心眼靈兒,溫厚著呢,到你嘴里倒成了憨丫頭了。”
周嬤嬤嘴里說著哪里哪里,其實眉眼間都是笑意,徐姨娘睨她一眼,笑罵一聲“老貨”,周嬤嬤干脆大大方方地笑出來,“我雖覺著繡巧這孩子憨,可到底是自己閨女,姨娘您這一夸,我心里能不高興嗎”
徐姨娘抬指虛虛一點她“瞧你,臉上都樂出花了。這里用不著你,繡巧,扶著你娘,帶她也出去逛逛去,她這把老骨頭,是不松不行了,素日里懶得很,也就是在我跟前吧”
周嬤嬤聽了只顧著笑,徐姨娘嘴里雖然這樣說著,其實眼里面上都是笑意,她們兩個是打小的情分,在這偌大的文府里相依為命的,名曰主仆,其實情同姐妹。
樂順齋里周嬤嬤是頭一等不說,便是拿到府里頭,有哪個不知道周嬤嬤是徐姨娘跟前第一得臉的錦心當年出生,按舊例身邊有兩個奶母兩個保姆兩個丫頭伺候著,那兩個丫頭若不出差錯,便是往后鐵板釘釘的大丫頭。
這兩個名額,一個給了周嬤嬤的親生女兒,一個是從徐姨娘身邊撥過去的,卻也是周嬤嬤調教出來的小丫頭。
如今繡巧就在在錦心院里做著大丫頭,掌著四季衣裳首飾,她與錦心年歲相仿,二人感情極好,日后不愁有臉面。如此信重,周嬤嬤在徐姨娘心中如何可想而知。
可即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