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姨娘輕嘆了一聲,搖搖頭,看了一眼亭子外坐在臺階上安安靜靜折草的小玉,問錦心道“她做事還盡心嗎”
“很盡心。”錦心想了想,低聲道“人非圣賢,又怎能半點私心都沒有。繡巧在我身邊很好,周嬤嬤在您身邊多年,待咱們母子三個也都處處仔細,并沒犯過什么過錯,待您更是實打實的上心。這點子心思是難免的,繡巧是自幼跟在我身邊的,她見婄云后來者居上,如今父親母親、兄弟姊妹們也都知道婄云更多,心里有些不舒坦是難免的。”
徐姨娘嘆一聲,緩緩道“我又何嘗不知道這個,只是想起些舊事罷了。不說這個,蓮娘的人品我還是信得過的。你院里的人你調停得不錯,各個辦事盡心,除了年初那一遭也沒有過什么大事小情的,極好。”
錦心想了想“也是繡巧的性子好,婄云最初來了,我與她親近,繡巧心里未必沒有些落差,但她見婄云能干,心里就信服了,二人一向沒鬧過什么矛盾,也算我命好了。”
為了安慰徐姨娘,錦心也是拼了。
她一向是不認命不信命的,偶爾提起也多是為了安慰安慰身邊人,今日不外乎此。
徐姨娘也是聽出來了,都說知女莫若母,她自己的女兒自己還不知嗎當即重新笑起來,捏了捏錦心的鼻子,笑罵道“小鬼靈精。”
錦心配合著徐姨娘笑笑,一早上折騰到山里來,路也不甚平穩,顛簸得人累得慌,這會她還說那么多話,也不過是為了安慰徐姨娘而已。
這會見徐姨娘神情舒緩過來,便閉了口。
自方才錦心與徐姨娘二人言語間提起“盡心”,小玉便與盧媽媽說了,道討些水來給錦心洗兩個桃子吃,她手腳也快,應是與哪位道長居士討來的,有一竹簡的清水,她從筐里挑了幾個品相不錯的,用水沖洗了,沖過的荷葉盛著奉上來,笑著道“姨娘與姑娘吃些桃吧。”
錦心點了點頭,徐姨娘笑道“才還說你細致又靈巧呢,如今看來果然不錯,比你娘當年還要好”
她沖著小玉一眨眼,頗為俏皮戲謔的,小玉有些羞赧地低頭道“姨奶奶您就別打趣人了,我哪里能和我娘比呢。”
徐姨娘擺了擺手,道“你們也吃桃去吧,不必守著這里。”
等人退下了,徐姨娘見錦心乖巧地捧著個桃兒送到她眼前,心中又是好笑又是熨帖,接過來揉揉女兒的頭,又挑了個桃遞給錦心,道“吃點吧,午膳是在觀里吃還是回城里阿娘帶你下館子”
其實她只是隨口一句轉移了錦心的注意力,隨后錦心答的什么她都沒聽清,只是捏著那個桃子,有些恍惚地出了神。
徐姨娘信佛是跟著文老太太信下來的,文老太太歸西前,將佩戴多年的一串念珠與駱嬤嬤托給了徐姨娘,也因此即便錦心出生之后他們拜道門多過佛門,徐姨娘也仍舊在耳房中供著觀音,每日虔誠禮佛。
無論禮佛拜神,總是在一個誠字,徐姨娘有時想她這樣兩邊拜過,會不會不夠虔誠,但又自問無論拜哪一個,拜的時候都是誠心誠意的,便也不再糾結這個了。
若只是因此,便惹得佛祖厭神仙惡,那這神佛,還有甚可拜之處
徐姨娘一時陷入漫長而冗雜的回憶當中,錦心便安靜坐著吃桃,并不打擾她。
等徐姨娘回過神來的時候,婄云已從前殿回來了,正安靜地侍立在錦心身邊,一點點替她揉著頭上的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