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馬上便是小大姐的洗三儀式,徐姨娘暫且壓下心里那點疑惑,指揮著媽媽把文從林從頭到腳打扮成福娃,拉在手上往出走。
洗三辦在東苑里,請來的多是自家親友,也是文夫人顧著小孫女身子弱些,不好洗三便大操大辦,生怕人氣沖散了福氣,也是怕人多了院子里一吵鬧,小姑娘身邊伺候的人顧不過來,照顧孩子有不周到的地方。
所以便只邀了兩邊的親友,云家太太早在云幼卿生產之前便過來了,連同云家老爺并云幼卿的兄嫂,如今就在外頭客院中住著。
云家老爺并云幼卿的兄長預備過兩日便回姑蘇,云家太太與云幼卿的嫂嫂會留下照顧她月子。
出嫁的姑娘月子里有娘家人照顧代表的是娘家對女兒的看重,文夫人得高高興興地招待親家來的太太奶奶們,同時在此之前便嚴肅約束府內上下家人,決不許文家在云家面前丟臉半分。
時人重文輕商,文家的門第在云家前面本就不如,文夫人要臉、要體面,就得將家里規整得更清肅,顯出商賈高門的規矩來。
幸而她一向治家頗嚴,整個金陵城中也少有沒夸過文家“規矩嚴明”的,此番云家四人在文家也住了月余,都是滿口稱贊。
這對文夫人而言,就相當于征西八千里的仗打完了一半了。
而小姑娘的洗三禮呢,雖然未曾廣邀賓客,可和“清冷簡陋”這四個字可是半點不搭邊,請來的洗三姥姥是金陵城中口碑最好名氣最廣的不說,單是謝霄與蕙心的出席就將賓客的身份猛地拔高了一大截。
蕙心作為小姑娘的姑姑,回來是應當的,謝霄這家伙也跟著來了,在外人眼中一是小夫妻感情好,二也會覺著是文家的體面。
聽了外屋一疊聲的請安聲,錦心默默在小姑娘身邊坐下這會出去,她覺得自己大概會被人群淹沒。
還是屋里安全。
沒一會簾子一打,蕙心笑盈盈地從外屋走了進來,她面上略施脂粉,頭上只盤著燕尾頭,簪一支嵌紅寶的點翠累金鳳,顫巍巍的流蘇垂在鬢邊,艷紅的珊瑚珠與瑩白的珍珠交雜相并,一搖一擺光輝明曳,更添雍容端雅氣度。
她本就是再溫柔和煦不過的面容氣度,此時身穿著淡紫云綾繡姚黃牡丹的對襟褂,里搭白綾襖兒,下系著松花色繡折枝花綾裙,裝扮得溫潤柔和,如一盞溫茶、一塊美玉,不算美得驚心動魄明艷動人,卻也端莊雅致,令人心向往之。
“恭喜嫂嫂喜得愛女。”她進屋來,先向榻上的云幼卿笑著稍稍頷首,云幼卿雖不能起身,卻也連忙做出還禮的姿態,蕙心笑道“嫂子不必多禮了,還是好生養著緊要。這孩子眉眼生得像嫂嫂,一看是個小美人胚子。”
她與云幼卿閑語兩句,又與云家太太、云大奶奶說了兩句話,然后眼神便往榻上飄去,瀾心未心跟著文夫人在外待客,她見錦心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忍不住就笑了,走來道“怎么,見了小侄女看入神了連姐姐進來都沒瞧見。”
“瞧見了,只是見大姐姐忙得很,我還是往后讓一讓吧。”錦心仰臉看著她,蕙心揉了她的頭發一把,“母親才與我說明兒個想到半山觀為這孩子進香祈福去,也給她求個批命,你去嗎”
錦心倒沒聽說這個,心里想了想往常往半山觀里走得勤,現下只給徐姨娘屋里的觀音上香,怕這門菩薩不受理她所求,為保萬全,也是公平起見,還應該給半山觀正殿的香爐碗里也插上三炷香的。
這想著,她便點了點頭,道“去吧。二姐三姐她們兩個去嗎”
蕙心一笑,“你都去了,我也過去,她們兩個自然也會去的。五姐兒呢才剛進來沒看到她。”
“五姐兒染了風寒,大姐你若想看看,得到周姨娘院里去。”錦心道,蕙心搖搖頭,“那便罷了,今兒事忙,等后兒個端午,回來再看五姐兒吧。”
二人言語兩句,外頭有親戚太太進來稱要拜見王妃,蕙心不愿她們進來擾了里屋的安靜,便起身往外去了,只臨走前叮囑錦心一句,“你姐夫釣了兩條鱖魚,難得這個時節的鱖魚還有那么肥的,我給你們帶了一條來,叫人送到你院里去了,回頭瀾心你們幾個吃。”
錦心笑瞇瞇地點點頭,心中暗道謝霄這小子也開始游園釣魚了,和前世每日除了公事就是公事,泡在軍營里斗戰勝佛似的樣子實在是天壤之別。
這叫什么溫柔鄉,田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