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居然連相思都不如,真是豈有此理
發泄一通,鄭太太的理智回籠,又翻了翻報紙,堅持認為有黑幕。當發現第一次發文推薦相思的,是北平大學的陳教授,更是堅持這般認為。
因此晚餐時,就對鄭先生提起蕭遙與陳先生。
鄭先生聽了便道,“說他們做什么不是一個派別的。陳先生比蕭遙大,又是成名已久的前輩,面對蕭遙時絲毫不留情,多次與蕭遙在文壇上論戰,不見得是什么君子。”
鄭太太馬上酸溜溜地道,“你倒是為她說話,可惜她對你的困境視而不見,反要落井下石”
鄭先生訝異地看向她,“你怎么說這樣的話她現在與我再無關系,怎么會幫我再說,過去的事,畢竟是我們不對。”說完見鄭太太臉上的不以為然,不由得失望,“你何時起,竟變得如此尖酸刻薄了”
鄭太太當場就砸了碗,哭著回房了。
次日,鄭太太紅腫著眼睛,坐在沙發上將積累下來的明日報翻出來,把相思慢慢讀完。
她讀完之后,哭了起來,想起蕭顯與青萍的深情,再想到鄭賢對自己的敷衍,更是悲從中來。
或許,在鄭賢心目中,蕭遙就是他心中那個青萍,而她不過是他為了門當戶對而娶的人。
鄭太太這般想著,心中最后一絲優越感都消失殆盡,恨不得就此嚷嚷,醉紅塵就是逍遙客,她們是一個人
可是,說了又有什么用呢
若相思賣不出去,被人批判,她嚷出來,還能讓蕭遙的名聲受損,作家的身份蒙上一層灰色,可現在相思不僅以一己之力帶紅了明日報,還引發了文壇的論戰,支持者壓倒性地勝出,她嚷出來,完全無用,反而成全了蕭遙
很快,相思連載完成。
無數將美好感情寄托在這部的年輕男女們都哭瞎了眼睛。
他們以為蕭顯與青萍沖破了家庭和舊觀念的束縛,一切就能完美,萬萬沒想到,這個世界的頑固超出想象,除了青萍的父母,居然還有那個貧窮落后的小鎮
然而許多人還是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陳先生認為,兩人爭取過,也曾得到過,兩顆心始終在一起,那就是好結局。
其他人則認為,這是健康的結局,可以為愛癡狂,然而當愛情果然敵不過冰冷的現實時,又愿意好好生活,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由始至終,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就是批判這部的那一撥人,對這個結局也給出了支持的聲音。
當然,被徐編輯當成噱頭宣傳的60年后之華國,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相信的人十分激動,因為他們做夢都希望,把侵略者趕出華國,華國人自己當家作主,他們相信,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華國會變成那個樣子的。
不信的人則表示,要讓四萬萬同胞一齊吃飽穿暖,還有空閑時間暢游祖國的大好河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縱觀歷朝歷代,即便是有名的盛世,亦做不到這一點。
而那些機靈的,見有人討論相思這一類型的,又有人討論未來的樣子,干脆開始寫類似的言情,不喜歡寫言情的,則極盡所能地幻想,并在短時間內把兩萬的稿子寄到了明日報。
蕭遙看了網絡上的討論,又看到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愛情、對未來猜想的,哭笑不得。
這些人,真的太機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