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發文抨擊東瀛人。
之后兩年,東派圍剿西派,西派多次反圍剿成功,而西派的李先生在反圍剿戰爭中,憑借其對形勢的精準把握對卓絕的軍事能力,從被排擠一步步走向權力中心,確立了其領導人地位。
1931年9月18日,柳條湖事件也就是918事變發生,東瀛暴露了他們企圖侵吞華國的野心,抗日戰爭開始。
可是,在此亡國滅種的困境下,東派領導人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蕭遙與文壇上一些人怒極,撰文對東派破口大罵。
東派領導人震怒,可是卻無可奈何,畢竟他沒少被罵,多蕭遙一個不多,少蕭遙一個不少,而他還得追蕭遙的。
蕭遙這幾年在教書和寫作之余,密切與蕭芳聯系,早就讓蕭芳提前囤積藥品槍彈,此時抗日戰爭爆發,便偷偷將有限的藥品弄回來,分給東西兩派她雖然很不喜歡東派老大的政策,但是卻分得很清楚,東派的兵,也是華國人,他們也在用血肉之軀抗日。
在暗中押送藥品時,蕭遙與厲虞匆匆見一面,又快速分開,一個奔赴自己的戰場,一個運送自己的物資。
時間在炮火聲中過去,蕭遙某天恍惚一抬頭才發現,幾年又過去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日戰爭開始
無數中華兒女踏上抗日的戰場,東西派團結一致抗日。
蕭遙早年受損的身體因這些年的奔波,出現了各種病痛。
在學校搬遷到西南時,她想著自己這身體支撐不了多久了,即便是去西南也于事無補,不如再去干點實事,于是和張瑞、伯瑞并陳先生等人分開,只身南下,幫忙運送物資。
蕭芳給了她一個巨大的驚喜這些年因為購彈十分不容易,她請人拆卸了三八式步槍研究,竟能自行生產了三八式步槍以及子彈
而藥品,雖然生產不出國外那般好的質量,但是也能湊合著用,但是只經過三期短時間的臨床試驗。
蕭遙大喜過望,將東西裝點完畢,與一個愛國商人一起,假裝這是普通貨物,偷偷往北運輸,投入戰場。
這批物資,蕭遙仍舊是給東派與西派各一部分,希望兩派的士兵擁有這批物資之后,能少一些傷亡。
近距離接觸戰場,聽著炮火在耳邊炸響,蕭遙對戰場有了新的認識,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新的認識。
在長途跋涉中,她將自己所見的戰爭殘酷寫進里,有時為了最大限度呈現真實,她又以紀實方式描寫戰場的殘酷。
蕭遙想買一個相機記錄沿途上的一切,可是為了籌備物資,她舍不得花錢買一個昂貴的相機,只能遺憾著。
可是很快,因為她的與紀實文學發表,許多報社知道她行走于戰場間,便紛紛給她送來相機,請她拍下戰場中所見帶回來,與紀實文學一起發表。
蕭遙欣然接受,帶著相機踏上了征程。
戰爭是非常燒錢的,蕭芳與四鳳四個女人這些年雖然多開了工廠生產其他東西賺錢,但是供應給戰爭,仍舊遠遠不夠。
幸好國內的仁人志士很多,有錢有古董的,紛紛捐贈給軍隊,由軍隊轉交給蕭遙,蕭遙再領著商人們南下運送物資,此外又有在南洋一帶的華人捐錢捐物回來,物資雖然還不算很充足,但是不像初期那樣缺得厲害。
運送物資奔走于戰場上,蕭遙見過蕭五、蕭六,鄭太太、劉太太等,大家都有千言萬語,可是在戰場中卻說不了太多,曾經那些恩怨,在戰火紛飛中,在亡國滅種的威脅下,早就煙消云散了,所有人都竭力投入,希望盡自己一份力。
在這期間,蕭遙也曾因為運送物資的關系到過西南,進入聯大,與曾經的老熟人碰面,還在休息無事的時候,去講過幾堂課,她給不同的班級講兩節課,一節是自己的老本行國文,另一節是戰場上的見聞。
不過這樣的機會并不多,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