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那里水汽足,又有高山阻隔,夏天時天氣涼爽,冬天時不至于太過寒冷,是個絕佳的生活居所,臨近縣城之人都愛往當地跑,因此陽城越發富庶。
雖然說,老百姓過得亦不能算隨心所欲想吃什么有什么的好日子,但是起碼不用受凍挨餓。
這些百姓說一句,楊宣的臉色就白一分,等那兩個小吏證實,楊宣擔任欽差時,的確倒過當地,還四處游玩,直接癱坐在了地上,面白如紙。
他去過當地,還曾到處游玩,便可證明他受人蒙蔽的可能性很低。
皇帝看向癱坐在地的楊宣,冷冷地問“好得很,好得很”
又看向為楊宣說話那名官員,目光帶著滔天怒火,森然道“卿家如此迫不及待跳出來,想必也是知情人啊。”
那名官員也一下子腿軟了,癱坐在殿中。
之后,皇帝和蕭遙都不用再說什么了,只看刑部尚書一派與丞相一派攀咬就夠了。
因為楊宣的確犯了欺君之罪,所以這一場仗,是刑部尚書一派取得了勝利。
楊宣被抄沒家產,成年男丁流放三千里,女兒充入樂坊,余者發賣為奴
楊宣聽到這判決,不住地磕頭,連升求皇帝開恩。
刑部尚書道“若不是皇上開恩,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罪,甚至牽連九族,楊宣你最好知道好歹。”
之后,是第一名跳出來幫楊宣說話的官員。
皇帝手上沒有他的把柄,本來是奈何不了他的,可是皇帝沒有,刑部尚書一派有啊,而且一起攀咬,直接導致那名沖在最前頭的炮灰被罷官與抄家。
之后,是陽城地方官被革職查辦的旨意,當然家產亦是充公的。
而前幾任欽差,也全都逃不掉。
這些欽差,是皇帝臨時任命的,一旦完成命令,便回京,然后由皇帝取消欽差這名頭,繼續在朝為官。
欽差雖然辛苦,但絕對屬于一個肥差,所以全部由丞相一派與兵部尚書一派包攬了。
之后的朝會,便是兩派互相攀咬,直接將自打陽城“河流改道當地歉收于隆冬之際受苦”擔任欽差且到過陽城的,全都弄成與楊宣一般的下場。
當即,金鑾殿上,就跪了七名曾經的面白如紙的欽差。
這件事,其實牽扯之人很多,只是沒有證據,也只能暫且作罷了。
蕭遙在下頭看著,覺得學到了很多。
有兩個派別,彼此制衡,的確能省很多事。
下朝后,蕭遙特地向兵部尚書等人拱手示意,笑得格外溫和,當然,對丞相一派也笑,但沒有攀談,笑容也不夠真心。
丞相一派見了,忍不住猜測,一貫不知道民間事的皇帝,竟知道陽城的事,難不成是兵部尚書一派搞的鬼
只是這念頭一轉便消失了。
應該不是兵部尚書一派所為的,因為這絕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太蠢了
不是老對頭,便有可能是皇帝了。
當然,逍遙公主有嫌疑。
蕭遙跟皇帝去了御書房,坐下抿著茶,就聽到皇帝道“這抄家沒收家產,是否過分了些”
蕭遙昨晚跟他哭窮,說國庫沒錢了,然后出主意讓他一列抄家,沒收財產。
蕭遙搖搖頭“這如何過分那是國庫的銀子,他們既敢貪,自然得還回來的。”
皇帝一想也是,留了蕭遙吃午飯,便趕她回去休息了。
蕭遙當天便留在宮中,不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