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心情復雜地點點頭,知道此消息,她并不是太難過,只是有很多東西放心不下。
第一反應便是若自己死了,這天下該當如何
宮中的皇弟、太皇太后與那些太妃們又該如何
見蕭遙怔怔地不說話,太皇太后以后她憂慮壽命不長,就安慰道“皇上,我們會盡快找解藥的。還有兩年時間,也不必擔心太過。”
她知道,讓才十六歲的蕭遙知道頭上懸掛著一把奪命的長刀,對蕭遙來說很難受,可蕭遙是皇帝,這是必須知道的,因為皇帝需要縱覽全局與部署,得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了如指掌。
蕭遙回過神來,看向太皇太后,看得出她的言不由衷,就點頭道“我知道了,我會珍惜剩下來的兩年性命的。希望,在這兩年內,我能盡量多地做點什么。”
太皇太后見蕭遙臉上沒有絲毫難過,不由得吃驚,很快又笑了起來,目光卻泛紅,說道“遙遙是個好皇帝。”
在得知自己只有兩年好活的情況下,蕭遙不僅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滿心都是天下百姓。
雖是女子,但比歷朝許多皇帝都要好。
紅雀與枕心在一旁抹眼淚。
袁征看著蕭遙,俊臉上一片柔和,眼神卻異常堅定。
不管需要付出什么,他一定得救下她。
即使不是為了自己的心,而是為了她的抱負。
蕭遙用完早膳,便去御書房見眾大臣。
先皇駕崩,新皇罷朝七日,是蕭國的傳統,但也不能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的,故此,新皇一般在御書房召見大臣并處理一切事務。
她這次帶的是先皇的大太監,而袁征,則跟著大太監,學怎么做個御前太監。
端坐在御書房的椅子上,看著本朝的肱骨之臣對自己跪拜并聽著他們高呼萬歲,蕭遙很是感慨。
這些人不管心里在想什么,表面上對她的臣服,于她而言,便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壓力她看到的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是數不清的重擔。
所以不管如何,她還能活多少天,她務必得盡自己所能,管好天下。
黃河沿岸一帶災情剛過,朝中并無大事,只有一些不大的問題需要處理。
吏部尚書上前奏,大意是先前一名被派往某聲的太守由于丁憂,職位空缺下來,先擬另派官員前往擔任太守,而人選,目前有三位,請皇帝定奪。
蕭遙聽了便說道“你以為如何”
吏部尚書道“這三位中,有一位是臣故人,臣認為臣須回避。”
蕭遙道“回避可以,不過作為吏部尚書,你亦可以發表毫無感情偏向的意見。說罷。”
吏部尚書一怔,抬頭看了一眼蕭遙。
往常,遇上這種事,皇帝都不會再叫他開口了,怎地新皇卻還是要聽他的意見
然心中雖然不解,卻還是得回答的,他在心中略微斟酌一番,便根據幾人的政績以及三年內的考評進行分析,最終選出整體成績最高那個。
蕭遙聽了,頷首道“你看,你亦能摒棄感情進行分析的。”旋即看向丞相,“丞相以為哪個合適”
兵部尚書一聽,難道要讓丞相選人么
這可不成
丞相略一猶豫便點了其中一個,不是吏部尚書贊許那個,而是以仁治理當地的一名地方官,他的理由是當地百姓剛經歷水災,亟需行事溫和且有仁義的官員。
蕭遙聽完,點點頭,同樣沒有發表意見,又看向兵部尚書一派,問道,“卿以為呢”
兵部尚書自然是推自己的人的,當即選出不曾被提名的一位,且理由十分正當那位官員行事雖然過于嚴苛,然他許多年前曾經治理過一個遭受旱災的縣城,政績不錯,所以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