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們再次激動地應是。
蕭遙離開之前,叮囑負責此處的官員“讓他們吃飽穿暖,保持身上干凈,一來,這是替你們積陰德,二來也好讓他們更賣力地干活。”
官員連忙答應。
蕭遙又問起犯人們干活的待遇。
負責此處的官員道“一日吃兩頓,一頓稀的,一頓包子饅頭,隔三天給點肉菜。至于刑滿釋放,初步擬定每人給20文錢作為盤纏。”說完怕蕭遙生氣,又解釋,
“給20文,一來是能給他們支應三兩天,二來不至于讓窮困潦倒之人為了這筆錢而特意犯事下大牢。”
蕭遙想了想,點點頭。
回去之后,她忍不住思考起來。
若天下各州縣處都有可加工的作坊,那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會好很多呢
只是,這么一來,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會導致農民放棄耕地進作坊干活,第二,銷量須有保障,否則根本開不起來。
第一個問題好解決,出明文規定,并與科舉掛鉤則可。第二個問題,蕭遙認真思考起來。
天下最缺什么
有什么特別便宜,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另外,有什么東西是國外喜愛的
蕭遙直接將兩個問題拋給相關的官員,讓他們寫條陳列計劃給自己看。
這時各地的災情出來了,需要賑災的縣城,比去年還多一個。
而一些活不下去的流民涌來了京城。
流民好處理,和去年一樣,管吃管住,但需要干活,這么一來,流民能活下去,滿心感激。
而蕭遙呢,既得了名聲,亦得了廉價的工人。
至于管理流民以及做文書工作的,蕭遙不再像去年那般,讓杰出的書生干,而是傾向于那些有才華但是相對窮困的書生。
蕭遙在朝堂上提及賑災一事,讓戶部尚書想辦法籌銀子與糧食賑災。
戶部尚書愁白了頭發,請其他各部幫忙想辦法,眼見蕭遙給的日期將至,也著實湊不出銀子與糧食,最后只得一咬牙,暫停發各部的餉銀與碳敬等項雖然今年的賦稅收上來,銀子是夠,可若突發戰事,國庫一毛錢亦沒有,該如何是好
所以戶部尚書只能摳,這里省點哪里省一點,保證夠支應眼下的災情,但是手上還有點壓箱底的銀子以及糧食。
戶部尚書居然暫停發各部的餉銀,百官頓時都炸開了鍋。
從年頭辛苦到年尾,盼的就是這點子餉銀與碳敬,如今竟停發了,雖說以后會補發,可是誰信啊
孱弱地躺在病床上的房止善得知,掀了掀嘴角,淡淡地道“此是走投無路之舉。”
日薄西山的皇朝,任憑蕭遙如何努力掙扎,都難以將它重新變回旭日東升那般欣欣向榮。
所以,他并沒有錯。
一切都應該重組,打破了重新再來。
想到這里,他命人聽令“讓百官于朝堂上反對此事,煽動百官不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