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丞相與兵部尚書等,全都反對,認為開海禁會導致沿海一帶常有倭寇出沒,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幾個糧倉與文風盛之地。
蕭遙點頭“的確由此風險,但朕認為,開海禁穩賺不賠。”
旋即拿起劉大人上的一張帖子,遞給丞相“丞相拿去一觀,并讀給百官聽,讓百官知道,航海能帶來的好處。”
丞相拿過帖子,打眼一看是各種寶石與金子,眼皮就直跳,看完了,有種夢幻感,忙看向蕭遙“臣有事不解,想請教皇上。”
蕭遙道“丞相要問什么,盡管問來。”
丞相馬上道“皇上是以什么東西換回這些的”
蕭遙道“紡織品、瓷器、玻璃制品”旋即又讀了各項具體的量。
丞相聽了,再看看手上的奏折,目光更亮了。
居然是那么少的東西換回來的
說實話,他有些懷疑。
須知過去國家派船出海,都是布施去的,拿著大把大把的紡織品、瓷器以及銀兩往外撒,只拿回一些面粉以及少量的稻谷,虧得叫人捶胸頓足。
蕭遙道“奏折最后,有帶去物資的數量。”
丞相連忙翻到奏折最后面,果然看到與蕭遙報的一模一樣的數據。
百官聽著兩人的對話,心中早急得不行了。
丞相這人他們了解,那是很不容易吃驚和震撼的,如今似乎被震撼了,那折子上寫的,必定很驚人。
之后,丞相開始讀那本奏折。
百官聽著,越聽越羨慕,眼睛全都亮晶晶的,顯然對這收獲十分滿意。
也有謹慎的問道“皇上,是否能保證下次出海,亦能帶回如同今次這般的財富”
蕭遙說道“朕開海禁,是為了與諸國做生意,售賣國內產品,所以以少換多,并不是朕的初衷,希望眾卿明白。當然,我們效果的紡織品發達、瓷器與鏡子等也十分精美,在諸國中是很受歡迎的,能帶回來的收益,必定可觀。”
有官員提出,遇上倭寇海盜則損失慘重。
蕭遙道“商船會派遣軍隊護航,且將會帶足軍用品。”
百官一聽“帶足軍用品”,馬上想起房止善起兵時,將京城弄得地動山搖的那一個個黑球,頓時都不在說話了。
有如此強的武器,還需要害怕倭寇么
本就一個彈丸之國出來的老鼠,若不是能跑,蕭國從不將他們放在眼內,如今有了那些又圓又黑的球,只怕跑也不好跑了,很容易被殲滅。
開海禁的事,就這么通過了。
蕭遙看了看百官,笑道“皇家人手有限,眾卿可以參股加入出海的商船。”
百官聽了,頓時大喜。
出一次海便能帶回來這么多東西,若跟著參股,定能跟著瘋賺
蕭遙見百官都滿意,便也滿意地點點頭。
下午,她小憩完繼續起來批奏折,刑部侍郎忽然來到。
蕭遙放下御筆,看向刑部侍郎。
刑部侍郎似乎有些為難,猶豫片刻,忽然跪了下來,說道“皇上,臣此番前來,是受人所托,說要與皇上做一筆交易,臣想著,皇上一直為國庫虛空而擔憂,便應了對方這請求。”
蕭遙皺了皺眉,說道“受何人所托受其所托的又是什么事你不說,這是要與朕猜謎么”
刑部侍郎連忙說道“臣受一位好友所托,那位好友又受他人所托,中間隔了幾個人,但這托人者,乃行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