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會試開始,參加會試的女子共計三十六人,其中全部榜上有名,雖然名次都靠后,但還是震驚了天下書生。
會試過后便是令人矚目的殿試,狀元榜眼與探花很快選出,打馬游街、參加瓊林宴等,一一輪番上。
只是與三年前不同的是,今年瓊林宴上,有不少年輕的姑娘家,她們或是溫柔賢淑,或是直爽英氣,相同的是,臉上都帶著淡淡的自信于憧憬。
蕭遙看得很滿意,雖然只有三十六人,可是她知道,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女子入朝為官,綻放出屬于自己的芳華。
繼女子入朝為官之后,蕭遙很快頒布發令,那便是天下蒙學,可招女夫子,不得歧視,憑考試應聘,且各地蒙學的女夫子須占一定比例。
不僅京官,就是地方官,都習慣了蕭遙一出又一出的舉措,因此在心中略微一吐槽,就很快執行了沒看到京城的大佬們都反對不了皇上么他們這些地方官,哪里有膽子與能力跟皇上對著干
老百姓會請人投稿到報刊曝光,皇上還有一批密探,他們就是想陽奉陰違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再說,他們能清楚地感覺到,蕭國迎來了盛世的氣象這兩年起,若非有特大的災情,否則基本不用從國庫那銀子賑災了小一點的災情,他們這些地方官員便能處理好。
一來,各地方的財政年年略有剩余,二來,因著航海發達,與各國貿易往來,就業機會增多,許多老百姓手里都有了余錢,遇上了收成不好的年份,他們拿出一些余錢,再在父母官的幫助下,可以應付過去。
三十年后,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富庶之國,無數國家派遣使者前來互通有無,學習蕭國的各種模式,又有無數國家的有識之士慕名前來,想為蕭國效力。
這一年,蕭遙已經五十多歲了,皇弟則四十多了,而且也有了身子強壯的子嗣皇夫袁征手上有能人,幫皇弟徹底拔出體內的毒。
百官都以為,皇弟或許是撐不到皇上去世之后登基了,或許,皇位將傳給他的兒子。
然而就在幾乎所有人均這么認為,就連皇弟也這么認為時,蕭遙忽然頒布了一條震驚天下的圣旨。
自即日起,政務由張丞相從前那位張公子處理,但張丞相亦受各部門制約,皇帝對重大事件有參與權,但皇室更多是屬于象征意義的存在。
而未來的丞相,將由皇帝與百官投票產生,代表著天下百姓的利益。
作為一名掌控力十足的皇帝,蕭遙頒布這條圣旨后,天下老百姓都不大愿意接受他們喜歡這位讓他們吃飽飯過上好日子的皇上,他們擔心那個丞相會胡亂行事,讓他們過回苦日子。
可是很快,蕭遙便一再保證,自己還是皇帝,亦會參與政事,只是與從前略有些區別罷了。
老百姓不知道這略有區別的水分有多大,很快被說服了。
而天下讀書人以及百官呢,他們心中雖然不舍,但是更多的是成為丞相的雄心壯志雖然知道,丞相的權利絕對沒有先前的皇上大,被六部制約,頒布的發令,是六部商議之后的結果,但是這不管怎么說,都屬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正是他們所追求的。
后世歷史學家特別喜歡研究這一段歷史,簡直研究到滾瓜爛熟的地步。
歷史上第一位女帝,在蕭家皇朝搖搖欲墜之際橫空出世,不過幾年功夫,就誅滅了謀反的逆賊,讓老百姓的生活稍微好轉。
極力鼓勵各種奇巧淫技后世人更喜歡稱之為科學的萌芽并取得了十分不俗的成績,保護蕭國的槍炮極具威懾力,震懾所有對蕭國有企圖的國家,使得他們只能來朝拜,并不敢侵占。
而香皂、鏡子乃至種種東西的發明,使蕭國的科技一日千里,比當時所有國家的先進許多。
之后開海禁,是蕭國進入大航海時代,年年帶來巨額的貿易順差,使得蕭國空前富裕,同時往大海深處的大陸以及島國運送犯人,使得蕭國人首先搶占了世界上的許多地方。
女子不再困守后院,而是能入朝為官,擔任夫子漸漸在各個崗位立足,這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于老年之際,蕭遙又改變一貫的皇帝制度,探討立憲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在立憲制進行到五年,一切已經穩定時,她將皇位傳給皇弟,瀟灑放手,與皇夫暢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