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三老爺又抬頭看向蕭遙,見在昏黃的燈光下,蕭遙靜靜地坐著,面上露出幾分懷念與追思,不由得想,若她不曾被拐子拐走,而是在家里平安長大,應該是個剛毅端莊風采絕世的大家閨秀罷
蕭遙只有那點子記憶,再想也想不起旁的了,便不再想,將長命鎖收了起來,對三老爺道“煩請三老爺替我謝過大姑奶奶。若什么時候得空,她又愿意見我,我便親自去謝。”
至于蕭家大姑奶奶為何不在出嫁之前將長命鎖還給原主,蕭遙猜測,蕭家大姑奶奶當年年紀也不算很大,將她帶了回來,怕她年紀小將長命鎖弄丟了,便收起來,后來漸漸忘了,也是有的。
蕭家三老爺點點頭,又問起蕭遙最近如何,手上的菜式如何,見蕭遙露出疲意,這才告辭。
他離開后,蕭遙便拿著錦盒上樓。
在狀元樓對面,一個小店中,嚴峻遠遠瞧著蕭家三老爺終于走了,也放下了酒杯,起身離開。
蕭家三老爺到底送了什么給蕭遙,讓她露出那樣充滿懷念的神色
蕭遙從前是蕭家的丫頭,難不成與蕭家三老爺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一陣春風出來,帶著夜里特有的涼意。
可是嚴峻心里頭那股子焦躁,卻絲毫不曾被吹輕吹滅。
趙御廚得知梁御廚照著蕭遙給的方子,也做不出小公子愿意吃的小粥與菜肴,心里頭幾乎沒狂喜起來,恨不得馬上自告奮勇地去試著做菜。
不過,他知道,因著先前為難蕭遙,御膳房大總管對自己觀感不大好,因此還是死死忍住了。
等得知蕭遙竟然不放棄,要親自教梁御廚做菜,趙御廚的心驟然被嫉妒啃咬得千瘡百孔。
第二日,得知梁御廚出宮找蕭遙學廚藝,他心情煩躁,也告了假出宮來,找了地方坐著喝悶酒。
喝著喝著,對面來了個人,竟是有幾分交情的平國公。
平國公喝了一杯酒,這才道“你在御膳房的事,我也算知道了。真真沒料到,蕭姑娘不僅在宮外逼得我的德勝樓生意慘淡,便是進宮,也能搞起風浪。或許,一代廚神,非她莫屬了”
趙御廚有了幾分酒意,聽到這話,新仇舊恨并嫉妒隨著這股酒意全都洶涌上心頭,忍不住不屑地道“她不過是靠著做討好鄉巴佬的下等菜出名,如何有資格做廚神不說頂級名菜她不會幾道,便是普通的好菜,她也沒學會幾道”
平國公聽了,嘆著氣說道“誰叫普羅大眾,便是吃這一套呢。”
之后又跟有了醉意的趙御廚聊了聊,得出趙御廚對蕭遙極低的評價之后,才起身付了酒錢,又讓店小二照顧好趙御廚,便去了德勝樓,如此這般吩咐下去。
沒過兩日,京城的大街小巷便傳遍了蕭遙不會做名菜,做的都是來自民間的粗鄙吃食,難登大雅之堂
對這種說法,普通老百姓并不放在心上,而各大酒樓的廚子,卻大多數于我心有戚戚然。
想他們,苦學多年,做的美食不少,可卻從不曾得到過蕭遙這般的盛名,而蕭遙呢,靠的真的就那一兩道菜,居然便將他們踩在了腳下,這叫他們如何甘心
除他們之外,也有不以為然的大廚,認為憑這個理由便抹殺了蕭遙的廚藝,本身便有失偏頗,而且也將廚藝帶向了狹隘與故步自封。
而那些老饕們,對此的感覺很有些復雜。
他們都承認蕭遙做的菜極其美味,但是說起蕭遙會做的菜,還是頗有些怨言的蕭遙會的,著實太少了。
而且,蕭遙會做的名菜,也就東坡肉并西湖醋魚兩道,與春共舞是她自己琢磨的,加起來才三道,的確太少了
德勝樓花了點錢,使得“蕭遙做的吃食難登大雅之堂”這個觀點,成為了京城許多人心目中的共識。
平國公得知這觀點傳開了,很是滿意地捋了捋胡須。
他還寄希望于三孫子能游說蕭遙加入德勝樓呢,可不能讓蕭遙得了皇家的看重,被召進宮中當上御廚。
至于敗壞了蕭遙的名聲,平國公不以為意,到時他再使人傳另一種傳言,贊一贊蕭遙,蕭遙的名聲可不就回來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