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蕭四姑娘,也被他們擋在了身后。
那公子哥兒見了,便去跟官差說話,官差神色微動,但看了一眼涂黑了臉的蕭遙,最終還是搖搖頭。
那公子哥兒很不快地走了。
蕭遙去借廚房,給小石頭做吃的,沒一會兒,小食肆里外便傳遍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蕭四姑娘聞到這熟悉的香味,神色一動,抬頭看向食肆里,很快又垂下頭,認真啃著干冷的饅頭,沒有再說話。
蕭家有四五歲的孩童,聞著這香味,伸手扒拉自己的娘“娘,我想吃這道西湖醋魚。”
“好孩子,等你長大了就能吃了。”婦人安慰孩子,自己的眼圈卻紅了。
過了一會兒,兩個侍衛抬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鍋走了出來,道“我們姑娘請女眷和孩子們吃粥,不過,蕭沈氏與沈二家的女眷除外。”
蕭家的女眷們這些日子,只能吃白粥與冷饅頭,許久不曾吃過好吃的了,此時聞著香菇雞肉粥的味道,忍不住直咽口水,不過接受命運之后,她們的教養又回來了,因此雖然很餓,但還是極有禮地排隊領粥吃。
香糯綿軟的米粒,帶著清甜雞湯與香菇味道的粥水和米粒,美味得叫人想哭。
許多蕭家女眷在年邁時回憶這一生吃過的最好吃的美食,都說是這一晚香菇雞肉粥。
沈氏聞著濃香,垂下眼瞼,苦苦忍著。
她很想吃,可是她知道,她是吃不到的,所以并不肯說哀求的話。
她時很能忍的,喜歡華美精致的衣服與飾品,可是為了讓蕭家人相信,自己與大老爺在一起,是因為喜歡,她便多年如一日地衣著樸素,首飾也少。
可是她餓了許久了,聞著香菇雞肉粥的香味,餓得腸子似乎都在痙攣著。
蕭大老爺先前也看見蕭遙了,見蕭遙請大家吃粥,以為她終究念著點父女之情的,不由得老懷甚慰。
這時那一大鍋粥給女眷們吃過了,還有一些,侍衛們看見了,回去稟告,不一會兒出來,便道“我們姑娘請蕭家的爺們兒吃粥,除了蕭大老爺。”
蕭大老爺那點子老懷甚慰,瞬間救灰飛煙滅了,臉上也火辣辣的,一顆心更是支離破碎。
原來,蕭遙對他沒有半點父女之情,愿意請蕭家人吃粥,怕是太后的吩咐。
之后一路上,蕭遙一行人與蕭家人的行程幾乎重合,只是趕路快些,到達投宿點早些,到處品嘗當地美食,到晚間,親自借了廚房下廚給小石頭做飯,又住了一大鍋粥,請蕭家的女眷吃。
她做的菜濃香撲鼻,小粥也全是療養身體的,養得蕭家女眷的身體比原先好了許多,就連孩童也不再面黃肌瘦。
一路上,許多客棧酒樓的東家聞著香味,都來求教如何做菜,還有的提出愿意與蕭遙合伙,只求蕭遙教他們做幾道拿手好菜。
若遇上下雨天,蕭遙在當地住下,便愿意一邊學做當地的菜一邊教人做菜。
如此這般,一路往北,蕭遙的廚藝日益精進,沿途也留下了好幾個吉祥酒樓。
這天,臨到流放之地了,所有人的精神都松懈下來。
只是很不巧,下起了大雨,接連幾日都在下。
蕭遙在當地品嘗美食,學習做當地美食,到了晚間便下廚,生活半點不亂。
不過幾日,城中所有酒樓便知道,此處來了一位廚藝十分精湛的大廚,因此日日都有大廚冒雨前來請教。
當然,也有嗜好美食的客人,日日前來,只為了蕭遙做的美食。
這天午飯前,蕭遙正在為小石頭做飯,小石頭忽然走了進來“姐姐,外頭忽然來了一位書生,死皮賴臉說要吃你做的菜,還說你肯做給他吃,他什么都愿意做。”
蕭遙皺了皺眉“告訴他,我沒空。”那書生自打某一日路過聞到香味,進來要吃的,她那時剛改良好一道菜,試著還不錯,就讓人端出去給他,結果他吃完之后便日日前來。
她要學做菜,也不曾真正開店,是沒有空常做吃的,可那位書生日日前來,堪稱死纏爛打,可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