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們的師父卓儀已經回到縣里。
卓儀坐在縣衙中,旁邊作陪的是父母官縣太爺。
這位縣太爺年紀比卓儀還大些,但在官場只能說是青蔥幼苗,不知道為什么,他對卓儀這位無官無銜的“老弟”很是客氣。
“卓先生,你說的我已經明白了,我定不會還像現在一樣”
“晚膳已經備好,卓先生不如留下”
卓儀坐得四平八穩,對這位“父母”的客氣態度時表情很淡然,他笑笑,說著“思念家中,只得拒絕”之類的客套話,卻因聲音溫和認真、氣質敦厚,聽起來讓人覺得他不是在找借口,而是真有此事。
故而縣太爺被拒絕了也不生氣,笑著繼續同他客套。
等卓儀出來時已經又過了好半晌,他把馬放在縣衙了,因為急著同知縣說事,直直順著官道進了縣城,現在事情說完了,為了不引起注意,打算走著回去。
卓儀有些思念徒弟們,心里想著徒弟們會不會因為他不在瘦了很多。
他在縣城一家酒樓點了好似很火的、主材料叫“豆腐”的菜和一鍋雞湯,他記得云晏很喜歡吃雞湯湯面,尋思著再去陸蕓花那里買些細面
以他的腳程,只要路上人少,回去時這碗“豆腐菜”很大概率還是熱的。
卓儀在縣城忙著給徒弟們帶好吃的時候,陸蕓花從家里到了村口。
她的攤子上已經有些食客在等,他們坐在小棚子里面同秦嬸時不時聊兩句,對陸家村這邊望眼欲穿地看著。
甚至讓人覺得非常好笑的是,有沒事干的急性子客人看時間差不多,和秦嬸說了一聲后幫著陸蕓花把灶臺里的火升起來了,某個在家里沒燒過火的客人圍在旁邊指揮,兩個人吵吵嚷嚷,其余一圈看熱鬧也看得津津有味。
“哎,瓜子。”
“哦,謝了,果仁兒要不”
圍觀群眾滿意地交換了小零嘴,又“咔咔”吃起來,怎么瞧著都不像來吃飯的。
上午生意結束后陸蕓花新做的魚湯正好在湯鍋里,湯水隨著溫度升高逐漸翻滾起小泡,火看起來燒得還不錯,秦嬸收回眼神,給又一位客人裝豆腐。
誰知她才轉移了一下注意力,那邊就鬧哄哄吵起來了
“行啦火再大就開過了”
“總要燒開才行,催什么催”
“嘖,你行不”
“陸娘子來啦”
眼見著再說下去就要說出真火,陸蕓花的到來正好讓這一場爭端消弭于無形,她笑容親切又溫柔,語氣中帶著些吃驚“今日怎么又有人幫我把火升起來了可省了我不少功夫”
她笑著提起手里的罐子,這是出門前特意回去切的小咸菜,正是余氏之前做的,之前余氏還好的時候做了不少咸菜腌在罐子里,陸蕓花看都要到春天了還吃不完,再放下去就要壞了,便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些,沒想到居然挺受歡迎,有些客人心心念念就這一口,時常來問。
不過要正常供應這量就少了,所以陸蕓花只在心情好的時候帶些來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