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米爾寧海茵茨沃姆的死是完美的。”
“想要努力改變國家命運,卻被利欲熏心的王室與教會聯軍包圍。為了挽救自己的部下選擇了自我犧牲,像是傳奇故事當中的悲劇英雄一樣。”提起這樣的事情時,亨利的語調是帶著自嘲的。
“因為太過完美,所以極少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情其實曾有第二個可能性。”
“海米爾寧海茵茨沃姆塞克西尤圖一世。”在搖曳的篝火照耀下,他念出了這個名諱,毫無感情,仿佛只是對著某塊石碑照本宣科。
“這是康斯坦丁所認為的,半途而廢,無法善始善終。”
聲望空前的蘇奧米爾元帥,正值青年,而當年另一位有皇室繼承權的人物不過是個三歲小兒。
但他舍棄了那一切。
選擇了以那天作為結束。
因為他有一個約定需要去實現。
人終歸會因為想要找到某些東西而踏上旅途。彼此所求不盡相同,有的人只是按照約定,想要去尋找那份心中的景色,因而向著海邊前進了。
而他的這個約定。
只是稍微、稍微地難實現了一些。
花費的時間也要稍微、稍微長上那么一些。
為了實現它,他不能再是蘇奧米爾的元帥,因為那樣的話他只能為了蘇奧米爾的利益而奮斗;他也不能是帕德羅西的皇帝,因為那樣的話他只能以帕德羅西的角度來思考。
他必須拋棄所有的那些枷鎖,那些身份帶來的束縛。
但選擇意味著失去。
亨利做出來的選擇,拋棄了所有那些曾經仰仗著他的人。
康斯坦丁說他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他到底想做什么事情,目前還沒人知道。
大劍士和龍翼騎士還有蘇奧米爾那位女王的事情不能算是完全解決,但是他們已經邁出了這一步,就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希望。
20多年的流浪,為了謀求生存,大劍士們也已經放下了當初死硬堅持的傳統。
他們不再只拘泥于克萊默爾,新式的大劍也做了出來。魔法、火藥、長矛,任何東西只要好用就會吸取。
新生總歸都是需要舊的東西毀滅才能夠達成的。當年的銀衛會選擇大劍并不是考慮到如何獨特,而是針對于所需要的情況而設計出了這種當時是最為先進的武器。所以他們是不應當拘泥于那一切的,大劍士們此前所一直糾結的傳統使得他們最終被淘汰,盡管全面放棄也并非善舉,但總而言之被驅逐出境以后,他們在這20年的時間里也已經邁出了那一步。
亨利最后對海米爾所說的“也許不必是克萊默爾呢”就是這樣點到為止的警醒。
拉曼人和蘇奧米爾人之間的矛盾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大劍士和龍翼騎士之間的權力斗爭,被貴族架空了的女王要如何重新掌權,所有的這些事情都不是可以三兩下就全部解決掉的。
但他們已經邁出了這一步。
亨利讓他們意識到了這一點。
回歸到蘇奧米爾的人不是海米爾寧海茵茨沃姆。不是曾經蘇奧米爾的元帥,以永夜奇跡為名的歐羅拉的噩夢。
而是賢者亨利梅爾。
他以他的做法,而不是曾經的他的做法改變了故事的走向。
盡管這曾是他奮戰過的土地,但亨利的做法卻也沒有任何改變。他是以“賢者”的身份在行動。
一切都回不去了。
最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就是他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