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局為重這種事情對于仍舊不過十多歲的她來說是有點難以理解的概念。盡管對她來說做起來水到渠成,但這卻是連很多大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在隊伍具有共同的目的時暫且放下內部的不合,齊心協力,而不是在完成目標之前就搞內部斗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與賢者結伴而行所學來的專業態度與技能,即便以后有那么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分道揚鑣了,洛安少女自身也必然可以在冒險者界闖蕩出名聲。
今日的天空萬里無云。
被初夏太陽所照射了一個上午的泥土道路因為干燥而塵土飛揚,被山下往上吹的風卷成了土黃顏色的半透明漩渦。
晴天的白晝,臨近正午時分連風都是暖和的。只有走在路旁樹木遮蓋下能感覺到些微涼意。
因為接下去季節的緣故,一行人的裝束也都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包括鳴海等武士在內,已經少有人是全副武裝。
騎馬的武士們從全裝狀態替換為了更為輕便的輕裝,這些原本都是輜重的一部分,作為替換用的甲胄攜帶。
鳴海換回去了在青知府內守備時穿戴的便攜疊具足與折疊兜,而其它大部分武士們的配置也大致相同。并非一體鋼材鍛造而是由小片鋼板連接制成的胴甲了更好的貼合度,而甲片之間的縫隙也令體溫得以散發。
華貴的絲質鎧下著和人的武裝衣換成了麻制的內穿衣物以在能夠甲胄緩沖的情況下增加透氣性能。而原本巨大有如盾牌的大袖即大肩甲也替換成了只有兩掌并排寬度的小袖。
完整的整條臂甲替換成了只到肘部的半籠手,而大腿甲也卸去只留下單獨的小腿防御。
適應夏季旅行更便于透氣散熱的輕裝模式不僅比起全副重甲更加涼爽,重量也具有可觀的減少。這代價自然就是防御力的下降。
相較里加爾騎士的板甲而言本就在厚度與覆蓋面積上稍弱的和人武士全甲,面對弓矢襲擊時仍舊具有完備的防護性能。即便是兩米以上長度的步用和弓勢大力沉足以擊穿表層,也會被卡住,因穹頂結構的空洞而無法真正對人體造成致命傷。
但如今換成貼身又以鐵環連接的小甲片疊具足胴甲,沒有了緩沖空間不說,也不具備抵御箭矢的剛性結構,若是再遇上武士所用的戰弓等級武器直接射擊,只怕傷亡會遠比全副武裝狀態下更為嚴重。
所以即便進入了相對安全的區域可以減輕行軍中的負擔,出于謹慎考慮他們也仍舊沒有所有人都換作輕裝。
騎馬的高級武士最前方有4人仍舊全副武裝,他們不配備大弓而是持騎馬用的短槍。倘若遇到危機時,便能以自身重甲近戰扛在前方,之后足輕隊伍壓前,而輕甲的其余武士們則是利用更加良好的機動性進行遠程騎射輸出。
這是鳴海在歷經過山賊一戰之后,又向實戰經驗豐富的賢者取經所改良的隊伍配置。比起原本單一的清一色騎射武士結構,這支人數不多的隊伍開始變得多樣化,具有更為復雜的戰術運用與兵種配合。
前方穿著燥熱重裝的武士會有輪班替換,在缺乏直接高強度威脅的情況下燥熱的天氣成為了最大的敵人。如果一直都讓同一批人承擔這個職責,只怕他們就會在蒸籠一樣的完整盔甲內部悶得頭暈目眩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最終導致關鍵時刻反而發揮不出來。
除此之外,歷經與流寇的小規模沖突再加上之后遭遇食尸鬼的事情,深刻意識到能夠長時間穿著的輕便貼身護甲重要性的彌次郎也非常慷慨大方地在安尚附近的煅治屋為隊伍當中包括米拉在內的其余成員購置了輕型的鐵制護甲。
沒有裙甲甚至沒有背甲,僅僅一副貼身穿著并在背部以交叉布帶捆綁固定的短前胸甲,卻也已經足以讓人在遭遇到小規模沖突結局有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