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教會神圣歷1531,拉曼新歷1332年6月。春日的步伐已經遠去,盛夏之時到來的帕德羅西帝國第一大港口城市帕爾尼拉,過去因遭遇叛亂而一片苦難的景象早已蕩然無存。
在資本的沖刷之下,時令的新品幾乎10天一換。像是刻意為了忘卻那些苦難的歷史一樣,人們盡一切可能地開懷大笑。
帝國商人們那種樂天派與滿不在乎的心態,在這座城市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揚光大。
就仿佛刀耕火種的古人燒盡山林為的是以灰燼令土壤肥沃,這樣新生的種子更加能夠茁壯成長一般,帝國的劫難讓原有的勢力再三洗盤,如今的帕爾尼拉許多富庶的工坊早已換了主子。
自海上運來,源自蘇奧米爾的上等羊毛在這里被清洗制氈。為了體現這是由兩國最優秀工匠與素材制作,由帕爾尼拉出產的羊毛衣物被打上了分別代表千湖之國的鈴蘭與帝國的雛菊,鈴蘭與雛菊之標成為了品牌的象征。
這里的經濟在緩慢復蘇。除了衣物、奢侈品與日用品以外,帕爾尼拉新興的產業支柱當中不可避免地亦有過去便占據重要位置的軍工業。
大大小小的制甲工坊林立,平價的武器店與甲胄商鋪鱗次櫛比。在最輝煌的時刻,通力合作的帕爾尼拉甲匠們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內便為某個西海岸的國王備足了8000名步兵與3000名騎兵的裝備。
市場上的食物再度變得充沛,人們吃得很好,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好去抱怨的。
“感謝親愛的瑪格麗特殿下。”成為了市民與商人們最常掛在嘴上的話。
關稅變低了,各種稅負都予以減免。在南部諸國因為叛亂而引發敵意的年代里,她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大量招募了其它地區拒絕接受的南部拉曼諸國前來尋求工作的年青人。
沒有趁亂壓低工錢,而是以禮相待。
商人與市民們起初并不能理解這種做法,因為這些人幾乎等同于難民,他們可以接受堪比奴隸的工作條件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那么又為何不去趁火打劫。
漂亮的話誰都能說得出口,但你何必要付100個人每天每人1枚銀幣的工資,如果只是一個面包他也能接受
沒有多少人能在算完賬之后慷慨解囊,壓低人工成本是每一個合格的工坊主都曾做過的事情。
但這也正是他們只是工坊主,而不是領主貴族的原因。
帕爾尼拉是一座四通八達的城市,聚集于此的工人們所擁有的小道消息傳播范圍遠比上方自以為是的商人貴族們想象的更廣。
以禮待人,待遇優渥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瑪格麗特領先了一步棋。
她看得更遠。
叛亂確實引發了敵意與排擠,但仇恨隨著時間會消散,而工作崗位需要工人。帕爾尼拉以外的城市那些養尊處優的市民階級同樣拒絕做太辛苦的體力活,而在排擠了南方小國前來的工人以后,他們不得不更加依賴奴隸。
供求關系的變化在叛亂被撲滅的幾個月之后逐漸發展到了驚人的程度,奴隸主們開始聲稱那他們之前從未在乎過的帝國法令忽然有哪些詞條擁有了管束力,奴隸買賣變得困難而自然而然地,他們的價錢也就變得高了起來。
之前拒絕南方工人的那些城市忽然發現自己勞動力緊缺,在奴隸的價錢也水漲船高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開出更高的價碼試圖吸引南方的工人們入駐,但幾個月時間過去許多人早已在帕爾尼拉擁有了穩定的生活。
對于底層的人來說,一個把自己當人又穩固不容易失業的工作崗位,要比看起來的高薪更具有吸引力。
所以奇妙的一幕發生了。在別的地方都因為勞動力短缺而停擺的情況下,唯獨帕爾尼拉迅速地恢復了生機,甚至比起叛亂發生之前更加興盛。
以合理待遇對待南方工人的做法看似在初期增加了人力成本,但工人們獲得了更高薪水自然也會想要吃更好的食物喝更好的酒住更好的房子。于是食品商人釀酒商和旅館業的人笑開了花,自然而然地也就成為了瑪格麗特的忠實支持者。
“帕爾尼拉是一座將人當做人對待的城市,是一座自由的城市。”這樣的說法開始在坊間流傳,北至蘇奧米爾,南至城邦聯盟。
“自由城”的稱號開始傳播開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這里。
古拉曼曾有一個名為千金買馬骨的寓言故事,而這也正是喜歡閱讀故事書的瑪格麗特靈感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