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和人的農民而言,所謂童年的概念是幾乎不存在的。孩童盡管有時也會嬉鬧,但父母長輩卻往往會盡早地教會他們實用的技能,而不是以“孩子還小”的名義放任他們自由玩耍。
糧食得來不易,粒粒皆辛苦。在這種背景條件下家里每增加的一張吃飯的嘴,都必須想方設法令其能夠回本。
出嫁前的女孩兒是每個家庭重要的勞動力,從五六歲的年紀開始大部分便會學著開始做家務。織布與縫縫補補被視為是必備技能,而若是還有更加年幼的小孩,姐姐則通常還要擔當照料的角色,令父母可以安心在田地里勞作。
會相對具備自由的往往是農家的男孩。不同于從小需要勞作的女孩,被視為家族香火傳承的男孩可以玩鬧到年歲稍長才會被教育各種知識,他們被寄予厚望傾注一家之力培養,但卻極少有人真的能成才。
即便如此,以平均壽命與成年定義評判只占據人生當中不足四分之一的童年,卻仍是這個年代許多人在成功存活老去之后會第一時間懷念的東西。
被美化的回憶摒棄了不純的成分獨獨留下自由與散漫,和人民間老者最愛念的話除了“一代不如一代”以外便是發音為“阿諾郭洛尤咖達吶”直譯過來是“那時候真好啊”式的念舊。
可童年真的就無憂無慮盡是美好嗎。
對于大月神歷4164年夏天,處于溫泉村的阿秋來說,大概從一開始這個答案便是否定的吧。
依據國土博士的統計,月之國的人口平均壽命大約在39歲左右。看起來給人一種有人活過40歲就已經十分稀奇仿佛所有人都約好了在39歲那年就一起死亡的錯覺,但這個數據其實是極具欺騙性的。
雖因國力和學術體系所限,里加爾未能有類似的統計,但多半兩塊大陸的人口平均壽命是十分相似的。
這自然不是相隔大洋彼岸文化與語言都不共同的里加爾人和新月洲人一起約好了不要活過40歲,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嬰幼兒極高的夭折率。
十月懷胎,生育對婦女而言是一遭鬼門關。缺乏經驗的初產婦有一半以上會死于難產和生產后的大出血,而生母死亡的小孩若是出生在貴胄家庭尚且能花錢找著乳母,平民家庭就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條了。
即便成功度過嬰兒時代,兒童時代也依然充斥著各種危險。一場遲到的季風導致的干旱減產會最少造成一半兒童的死亡,連帶著家庭暴力、野獸入侵、夏季溺亡甚至是營養不良帶來的各種綜合病癥,10個小孩里能活過10歲的,僅僅只有12人。
那么10歲之后就能平平安安了嗎
不盡然。
“半大孩子吃死老子”
和人民間的這句諺語所呈現出的農民家庭復雜關系遠超外人所能想象步入青少年時期長身體的小孩胃口劇增,但體能和各方面卻仍舊無法與大人相比。他們吃的和大人一樣多,卻無法做和大人一樣多的勞動來賺取口糧。這一時期的小孩也是與父母沖突最嚴重的,女孩兒會被像貨物一樣盡早地物色親家早日嫁出,而除了繼承家業的長子以外若是還有額外的男孩也會被要求自力更生。
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和人農民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從來道不出父母之愛是為何物。
一起玩耍的童年玩伴不知何時就因為不起眼的事情喪了命;姐姐們早早就嫁為人妻,兄長若是存活下來也需要考量繼承家業的事情。父母親健在也往往顧不上打理,忙于勞作,任由他們自由生長。
但即便如此,她在旅館中醒來以后,卻第一時間仍舊哭鬧著想要回去娘親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