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言稱,在晚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候,天下四處民不聊生,只有江南一帶尚且安全。
當時的杭州都督是左宗棠,為了平亂,要籌措十萬石糧食。這事兒任放在誰身上,都稱得上是一件難事。
更何況左宗棠向來兩袖清風,不具備任何歪門邪道,根本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才能一下子弄來這么多糧食,每天都為此愁眉不展,連連嘆氣。
直到后來有一天,左宗棠外出散步時,一不留神路過胡雪巖的宅邸,忽然聞見那邊一陣香味,就尋著香味找到了胡雪巖。
胡雪巖見杭州都督親臨,連忙想辦法招待他。然而胡雪巖唯一的愛好就是吃火腿了,一年要吃一大堆的那種,對別的東西都沒那么大熱情。這就導致他家里邊兒囤的食物全都是火腿。
更可怕的是,除了火腿以外,他家里頭竟然就再也找不出什么其他東西了于是,胡雪巖在絞盡腦汁思考著該怎么辦時,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個法子。
他準備用火腿來做成一道鮮美可口的菜來招待左宗棠。
說干就干,胡雪巖擼起袖子就將家鄉的菜腌燉鮮做了個改良。他不僅用火腿代替了里面的臘肉,還加入了現有的時令春筍,然后燉出來招待左宗棠。
沒想到的是,這燉出來的味道竟然意外地鮮美可口,獨特的鮮味兒縈繞在唇齒舌間,許久不散,叫人驚艷。
由于左宗棠是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說起話來發音方面一點兒都不標準,硬是將腌燉鮮的“燉”給說成了“篤”,腌篤鮮這道菜便由此得名了。
吃了這道菜后,左宗棠非常喜歡,兩人一拍即合,就解決了左宗棠籌措糧餉的事。兩人自此互幫互助,平步青云,傳為一段佳話。
因此,腌篤鮮的靈魂除了春日里最鮮嫩的筍,便是火腿了。
火腿,自然是金華的最好,不然怎么一提起火腿,大家下意識就想到金華火腿呢
不過,這金華火腿只是一個統稱,指的是用金華特有的一種叫做“兩頭烏”的豬,再結合當地的腌制方法而做出來的火腿。
據說,金華火腿還與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息息相關,只有在當地,才能做成那樣,所以只要離了金華,那就不能叫金華火腿了。
至于這金華火腿中的上品,則是雪舫蔣了。雪舫蔣火腿傳承了上百年,深受胡雪巖的喜愛,素來有“中華火腿出金華,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火腿出上蔣,上蔣珍品雪舫蔣”的美譽,甚至可以說,不用雪舫蔣的火腿,做出的腌篤鮮就差幾分意思了。
云喬深知火腿對腌篤鮮的重要性,聽說了雪舫蔣的名聲后,自然想用雪舫蔣的上品火腿來做這道腌篤鮮,是以前幾天便在長海市的大超市里訂購了雪舫蔣火腿,今天已經送到了,正好能跟新鮮的雷筍一起做腌篤鮮。
她準備的火腿是中方,肉質細膩,肌紅脂白,精肉部分艷若玫瑰,肥肉部分近似透明,看起來如同水晶一般,擺在案板上十分漂亮。這個部位適合用來做菜,自然也可以用來吊湯。
火腿質地比較堅硬,需要慢慢推拉著往下切,才能切出最完美的形狀,不會切到一半便將火腿切斷了,影響火腿的味道。
云喬切了六片薄薄的火腿,估摸著份量差不多了,便從櫥柜中拿出小碗,倒入些許花雕酒后,灑上一點白糖,再將火腿放進碗中,準備一會兒再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