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若請人引路,自晴雪院中回到了綺年殿中。
原來這一處并不是江琴師的居所,不過也是她平日練琴曲的地方,幽靜而無人打擾。
得了這個名字,也就是因為院中的那一樹梨花。
觀若原本打算去看看袁音弗,只是晨起時她看著精神還好,還能在院中看雪。
午后西偏殿卻靜悄悄沒有動靜,大約是在休息。
既然是在休息,觀若也就不好去叨擾她,在殿中安靜地用完了午膳,頓覺無趣起來,還是打算再去晴雪院中撫琴。
蕭翾借給她的那把綠綺還在晴雪院中放著。
江琴師說這把琴久久不用,在殿中空置的太久,弦音還是有些不準,她想要多花一些時間再調一調。
而觀若的確喜歡撫琴,一上午也不過堪堪摸到琴弦而已。
左右無事,她便仍然請難得過路的蕭氏侍女帶路,一路往晴雪院中去了。
晴雪院大約是在蕭府的西北角,再遙遠一些,便能望見被白雪覆蓋的山巒,的確已經十分安靜清幽了。
便是溫度似乎也比其他的地方要更低一些,幸而午后云散日出,大約不會再下雪了。
在晴暖的日光之下撫琴,是很好的消遣。
觀若是喜歡安靜的,晴雪院于她而言唯一的缺點,便是太遠了一些。綺年殿畢竟是在蕭宅東邊的。
待走到晴雪院之前,觀若推開了院門。
院中寥落無人,唯有一棵梨花樹立在風中。肩上落了太多的雪,連搖曳也搖曳不動。
觀若坐到了琴桌之后,雙手放在了琴弦之上。
世間最好的幾把古琴,一宮一商,彈奏出來的都是心事。
除卻梁帝與永安宮中的那些人,她第一次真心實意地彈琴給人聽,聽琴的人是蕭翾。
觀若落了指,指尖與琴弦之間流淌出來的,還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全詩之中,她其實最喜歡開篇的這兩句。江水奔流到何處,春江月明為天下諸人共賞。
尤其適合她這樣心中有所掛念的人。
觀若心中想著晏既,又無人聽琴,指尖漸漸就亂了,彈錯了幾個音。
她索性也將錯就錯,越性一氣亂彈起來。
忽而見墻外有人高聲語,“開頭還可見春江明月,怎么到了中間錯了幾個音,便越發錯下去。”
那人一面說,一面推開了院門,朝著院中走,“十一娘,你”
他看清了在院中撫琴的人是觀若,腳步和話音都驟然間停下。
又是崔曄。
若不是知道他是蕭翾的面首,他們遇見的太頻繁,觀若幾乎要以為他和裴俶一樣癡纏于她。
觀若站起來,低頭致意,“崔郎君,又見面了。”
“曲有誤,周郎顧。”周郎早已經作了古,如今她彈錯了音,是崔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