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曾貿然進攻山陰城,其實歸根到底,是在等待蕭氏的士兵恢復元氣。殷大人真的覺得,此時是出兵的好時機么”
觀若知道他會這樣問,“蕭氏一共三萬士兵到達丹陽城,守城三日,傷亡的士兵,包括受了輕傷的,大約有一萬左右。”
這部分人中活下來的人,還有七千。
“還剩兩萬精兵,加上兩萬晏氏能以一擋十的士兵,應當已經足夠攻下山陰城了。”
她又添上了一句,“這是大人的意思,我不過代為轉達而已。”
她知道僅僅憑借她自己,是不能讓他們信服的。便是晏既,只怕也不會全然相信她。
這畢竟是行軍打仗,關系家族命運,無數士兵命運的事。而她學習這些事的時間畢竟太少了,第一次獨當一面,總有看不準的時候。
她也不指望今日能很容易地說服晏既出兵。
“并且裴靈獻一計不成已經又生一計,日日都猜測他的心,不如直接出兵要了他的性命,以免每日提心吊膽。”
晏既回答她,“四萬精兵,應當足夠拿下山陰城了。會稽謝氏壓在山陰城中的士兵,不會超過這個數量。”
“并且他們與蕭氏,與晏氏不同,從前并不興兵事。以這樣的兵力去拿下山陰城,我還是有把握的。”
晏既是幾乎不打敗仗的將軍。
“可是殷大人,只留下一萬老弱病殘來守丹陽城,你便不擔心么”
他定定地望著她,等待著她的回答。在談論正事的時候,他眼中是沒有一點溫情的。
但是她欣賞這樣的他。
老弱病殘,為了活下去,也并非毫無戰力的。
“兵貴神速,有時也需行險招。在裴靈獻的認知之中,滿府縞素,正是大人最為脆弱,蕭氏最為脆弱的時候。”
“若是將軍能保證牽制住山陰的軍隊,丹陽城在后方,應當不會有什么危險。”
蕭鷂雖死,長沙郡卻并沒有落到黔中徐氏手里。而南郡一直很安穩,并沒有任何變動。
這時候南陽在晏既手里居然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她不必此刻就擔心起南郡的安全來。
九江就在她們身后,也不會翻起什么風浪來的。
而這世間也沒有什么事,是絕對安全的。
她不能再任由裴俶使用這些陰謀詭計來傷害蕭翾了。
晏既站起來,走到了書房里的沙盤附近。
“既然蕭大人心意已決,我并沒有什么異議。我也早就想到達山陰城,見一見我那位宿敵了。”
他開始在沙盤上指點起來,“從丹陽而至山陰,不必一個一個城鎮攻打過去,繞過它們,走一些小路反而會更快一些。”
這樣短的時間里,他已經有了成算。
“嘉盛你為先鋒,帶一隊士兵在前探路,而后”
觀若一直在靜靜地聽著晏既說話,偶爾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免令晏氏之人覺得她不過是一個花瓶。
而她也早已經注意到了,伏珺一直在注意著她,看她的眼神和從前是全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