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了他夢中的長安。
“從前的長安城,的確很熱鬧,尤其是夜晚。”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曉日尋花去,春風帶酒歸。少年郎的一點煩惱,實在如同春雨落于地面,頃刻間了無痕跡一般不值一提。
“我和琢石總是在一起,有時候帶上眉瑾,駙馬便耐心地陪著她,同我們一起去郊外跑馬。”
從長安城中一路疾馳,見燕姬二八彈箏坐,千樹垂楊拂酒樓。
春服薄裝棉,游宴不知厭,呼鷹遙過灞陵橋。
那一陣一陣的笑聲,不知道長安郊外的獵戶人家與浣衣少女是否還記得。
應當不記得了。連梁宮都已經成了一片廢墟,耕人犁破宮人鏡,馮逾化為塵土,還有誰會記得呢
滿眼青山恨西照。長安不見令人老。
“我也還記得,從前我住在長安姑姑家的時候,幾位表哥總是不在家,那時候還沒有阿柔,我就只能陪伴著姑姑。”
她甚至都懷疑晏既記不記得有她這個人曾經到他們家做客。
每日他都起的很早,不是進宮去了,便是同他的好友一起出了城,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便是城外的農人或是城中的商販都沒有他忙碌。
也有的時候,他就住在宮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根本就不會回府來住。
看見戴花的小娘子,又是不能捉弄的表妹,他畢竟總是要躲開的。
“那時覺得府外的一切都有趣,便總是不想著回家了。”
即便長安的一切都不好玩,他也不喜歡呆在府里。那時候他年紀還小,不快的感覺縈繞在心中,不明白是為什么。
寧愿在宮里受宮規約束,也不愿意看他父親的臉色。
后來終于明白是為什么了,南征北戰,他也的確沒有時間呆在家中了。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你就已經喜歡殷姑娘了。你要去看她,對不對”
她只是聽姑姑偶然提起過一句而已。她那樣早就喜歡他,注意著他,又怎么忍得住不去了解他的喜好。
她知道城西有一棵槐樹,槐樹一旁有一個院子,而這個院子里住著他心愛的姑娘,她卻是很久之后才知道,這個姑娘就是殷觀若。
晏既的笑意溫和,似乎也并不憚于旁人向他提起這件事。
“當年我去城西的時候,似乎人人都不知道我去那里做什么。”
“而今時過境遷,倒又像是人人都知道我去哪里做什么,探望的人是誰了。”
因為誰都知道,那不過是他少年時一個綺麗的夢。世家子弟與平民之女,不過是話本里的故事。
京城游子,馳寶馬、飛金鞚。舊游渾似夢。多少燕情鶯意,都瀉入、玻璃甕。
也誰都不知道,他們彼此在經歷了這么多事情之后,還能走到昨日,走到迫不得已的今日。
暮雨絲絲,已然消散在夜色之中。烽火滅盡,華燈初上,她從晏既的傘下走了出去,輕輕觸摸著城磚上的苔蘚。
“其實我很羨慕殷姑娘,不光光是因為她得到了將軍的愛意。”
她羨慕她的人生,總是有璀璨光彩。
盡管這樣說,其實也很不公平,是忽略了她的苦難。可是沒有人會羨慕旁人的苦難,這本來就是不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