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衷的感慨。她這一生,畢竟是都被困在了晏氏的內宅之中了。
當年她與文嘉皇后與蕭翾交好,她們一個母儀天下,臨死之前保全了家族最后的一點火種。
另一個離經叛道,做了世間女子連想都不敢想的事。相形之下,還是她最默默無聞。
觀若能明白李夫人此刻的惆悵,或者說是她這一生的遺憾。
“或者母親若是無事,也不嫌棄宮人們出身大多都不高,也可以到行宮之中的學署之中去教她們讀書識字”
李夫人的學問很好,為人更是端方正直,晏既能有如今的心性和見識,父親并沒有起到過什么正面的影響,大部分都要歸因于她。
李夫人愣了片刻,顯然是有些心動,又有些許局促地追問她,“我能教她們些什么呢一時之間,好像也有些想不到。”
觀若笑著寬慰她,“教什么都行,您可以回去想一想。不過,您應當也看過文嘉皇后留下的那本女則新篇吧”
“若可以的話,您可以給宮人們講一講這些。她們如今是宮人,將來也總是要走出行宮去生活的。”
“她們學過這些,便可以將這些思想帶到民間去,一代一代下去,有些陳舊的思想便可以被改變了。”
李夫人面上浮現出了一些回憶之色,“當年娘娘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常常進宮陪她說話的。其中的許多想法,她也都同我商榷過。”
那時候文嘉皇后常常問她,她寫的一些東西,是否是過于激進,讓人難以接受了一些。
而她便回答她,若是不激進,又如何能夠刺痛到已經被蒙蔽了數百年的女子呢
她們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意識到了這些不公平,只可惜,她們的力量畢竟還是太渺小了。
“待我回去之后再好好地看一看這本書,而后再決定要不要去給宮人們授課吧。”
觀若也知道,讓一個習慣于在內宅之中生活,用一些女紅針黹之事來打發時間的人,改變生活方式,變成每日都要出門,有固定的事要做,是一件有些困難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氣。
而她眼下能為她做的事情,也唯有鼓勵,“母親就當幫我一個忙吧,如今學署之中的女官能教的都是些尋常的科目。”
“雖則可以讓她們讀書識字,可有時讀書識字,也只不過是多了一種被人拿捏的方式。”
觀念不轉過來,這世上增加的的,不過是李夫人這樣的無奈之人罷了。
相比于無知,這樣是更痛苦的。
李夫人原本就是心動的,此時聽觀若這樣說,自然也就更傾向于往學署中去了。
她應承下來,“既然是這樣,那母親便盡力試一試吧。”
“母親要試什么”是晏淳的聲音,她和李媛翊一起,自不遠處說笑著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