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人就算是分配培訓,這對生產任務的影響也是太大了。
居然整個會議室一下子就靜了下來,何熙說這個不是玩的,要想質量過關,要想能在未來長城和合資車天下分一杯羹,那就得有過硬的質量,培訓工人這是現代化生產的必要條件。
何熙這會兒就站了起來“各位好好想想,我們這里也電話,也可以打電話,你們誰想好了,可以來我們這里報個名。我們就先離開,給大家思考的時間。”
說完,魯大華也站了起來,跟著何熙一起走了出去。
不過這次跟剛才不一樣了,即便他們離開了,會議室里也沒有響起嗡嗡的討論聲,而是照舊很安靜,顯然這是要求難到他們了。
這太難選了,要保證現在的生產任務,還是要以后的發展機會或者更的說,是保持原樣勉強能活,還是要拼一下,有可能拿到生產線后連原先的訂單都沒有了,也有可能自此能生意滿門
抉擇一向是一把手時刻面臨的難題,但關系到一個廠子的未來,上千人的一輩子,這太難了。
倒是下了樓,魯大華很是佩服何熙“你上次說合資車大潮要來了,要帶著他們筑壩,我以為賣生產線就是帶著他們,沒想到連培訓你都要包下。”
一方面是提出這樣的要求,達不到的肯定罵,就算是達到了要求,也不一定各個感激,但凡有些做不好,就會被抱怨。
二是這需要占用何熙的很多工人,耽誤晴天機械的生產。
最重要的是,上面兩條還是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何熙笑著說“也有種可能,他們覺得我這邊待遇好,留我這里了,我這是居心叵測呢。”
魯大華都不好說什么了。
這事兒被何熙這么一處理,到底賣給誰已經很明確了,就是膽大而且敢于拼一把的人,在這樣的大浪潮下,只有這種性格一把手,才能夠審時度勢應時而變,帶著企業一路騰飛。
這也是一種篩選。
何熙自然就不用留在這里,她停留了兩個小時后,就坐車回了青陽縣。第二天,臘月二十九,魯大華就打了電話給她“有六家報名,我還空了一條生產線。”
何熙知道,大概率在1984的合資車浪潮中,陪著她翻云覆海的就是這六家了。
魯大華問“我們要往國外賣嗎”
何熙怎么舍得,她想想說“不行,我們如果都換了多余了往外賣可以,現在咱們的廠子都不夠呢,再等等,看有沒有報名的。”
魯大華也松了口氣,他也舍不得,“好。”
何熙隨后就跟著李家人回了小李村過年了,哪里想到,大年三十這天,他們家正在嗑瓜子看電視呢,大門突然被敲響了,最小的李季軍被指揮著出去開了門,何熙就聽見他問“你誰呀你找誰”
外面的人說“我來找何熙,我叫顧孟平。”
聽到這個名字,何熙都愣了一下,自從上次在部委的事兒發生過后,她和顧孟平就沒聯系,唯一一次還是在那會兒二手設備進口公司門口,仿佛見到了他,但她回去的時候,已經沒影了,他怎么會來
何熙于是批了大衣走了出去,就瞧見穿著軍大衣的顧孟平站在門口,大概聽到了聲音,抬頭看過來,笑著對她說“何熙,好久不見,新年好。很抱歉大年三十還來打擾你,是因為我聽說你們合作的齊舟廠還有一條汽車裝配線,我想為江城廠報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