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輕舟年過三十而剛剛入道修行,按理說他早就錯過了修道的最佳年齡,所以當掌門將其收為弟子帶入山門時遭到了云神宗不少人的反對,但是掌門畢竟是掌門,力排眾議之下李輕舟還是開始了修行。
而后李輕舟不負掌門所望,實力飛升,展現出驚人的天賦,眾人緘口。甚至后來掌門訂下主意,放棄自己已然實力超前的大弟子和年紀尚輕且天資卓越的三弟子,把唯一的名額留給了李輕舟,送他去觀天書,宗門之人也唯有羨慕嫉妒,并未有太多阻礙。
誰知李輕舟在觀天書之后,如同中了邪一般,卻突然放棄了宗門的上乘法門,甚至放棄了自古以來靈師要走的方向,另辟蹊徑,鉆研毫無道理可言的通靈之法。
宗門之人有的捶胸頓足,有的冷嘲熱諷,總之沒有一人贊成,僅有掌門默許之。
而后十多年李輕舟再無進步,卻依舊偏執于此。
他堅信這條路是行得通的,也堅信那存在與野史中的遙遠故事是真實的。
哪怕西寒靈宗早就在歷史之中煙消云散,羅安寒也僅是傳聞中的一個名字,難覓蹤跡,但他就是相信,所以他執著,哪怕臨死前也未曾放棄。
在他留下的這本筆記的第一頁,只寫了句話。
“自古華山一條路,誰知歧路亦可行。”
姜陵看到這句話之后沉默,又笑了笑,那不是譏諷的笑,而是自豪的笑,為自己師父的豪邁和執著所自豪。
放棄前人鋪墊好的光明大路不走,偏偏用幾十年的時間去堅持一條幾乎沒有人剛嘗試的道路,這是
愚蠢的,也是無比勇敢而可敬的。
有很多人在看不到光明的道路上放棄或者慘敗甚至死去,但是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找到了新的光明,而陳舊的世界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改變的。
而后姜陵讀過了羅安寒的故事,自然是覺得精彩,也堅信這必然是真是的故事,不僅僅是傳聞而已。
“這么說來,正常靈師的戰斗手段,主要是通過以靈力配合武靈作戰,大概類似于皮卡丘,快使用十萬伏特那種形式”通過這個故事,姜陵自然是讀懂了很多,推測道“而師父所說的歧路,就是像羅安寒那樣把武靈和自己融為一體可是當時師父不是已經做到了么”
當時與血眼鬼怪作戰,李輕舟實際上只用了兩招,第一招是揮手間召喚了一堵藤墻,攔截了血眼鬼怪的沖鋒,這應該是一般靈師都會的手段,不用武靈
配合,僅用自身靈力就能做到。
而第二招就是將那叫秦宮的武靈和自己融為了一體,使自己實力飛漲,大殺四方。
所以說如果和自己武靈融為一體算是一般靈師無法做到之事,那李輕舟應該已經成功了才對,為何會難進寸步呢
帶著這個疑問,姜陵繼續翻動李輕舟的筆記,來到了第三頁,上面記載了李輕舟第一次嘗試時的所做的分析和推測。
擁有靈力并懂得如何使用,便可稱為靈師,靈師可通過靈力去模擬天地生靈的形態,揮手間便可引出百草飛長、藤枝成爪,待到境界進步,便能以靈力擬生飛禽走獸,有如臂使。
待達到地級巔峰,可收武靈為奴,以靈力為武靈重塑身軀,御其為自己作戰。
典籍之中記載的修為高深之大靈師,皆擁有強
大武靈,大靈師靈力充沛,可謂為武靈擬生出強大靈軀,使其發揮超常實力。而大靈師之靈術亦是精湛,取毫毛便可喚猛虎,取鱗片即可降游龍,捻花成蔭,摘葉成林,實力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