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皇帝力排眾議,堅持要繼續給北上的部隊行軍繼續糧草。
六部官員紛紛跪地,哭訴國庫余糧所剩無幾,便聽皇帝揮揮手捐出了自己的私庫,而后,又有一位宦官在殿外跪地請求,言及自己是前朝那位秉筆太監的干兒子,現在聽聞朝廷有難,愿將干爹生前所有財物、同自己的月銀俸祿全數捐出,只求能夠為國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蕭周這些官員哪里見過太監有這么高的覺悟
但見在這位宦官的帶頭下,宮中許多的宮女也跟著將自己的東西捐出來,一副眾籌要給軍隊買糧食的情景,上首的皇帝已經泣不成聲,快步從龍椅上下來,親手扶起那領頭的太監,淚吟吟地許諾
“你于社稷有功,爾之功德,必傳于國民,好叫我蕭周子民、前方將士皆知曉。”
好家伙。
小皇帝這是要給一個太監專門宣傳,為他個人立傳啊
在場的文臣武將,無不睜大眼睛,看著這區區一個太監,竟然能得如此殊榮,當場就有不少內閣老臣,帶頭捐款捐糧
他們堂堂九尺男兒,國家有難時,總不好叫一個太監比下去
半日不到,世家就陸陸續續有捐糧進宮的消息,皇帝率領宮人皆親自迎見,而后又有圣旨傳出,陛下要將這些捐款捐糧的世家名號于各地立功德碑,好叫他們的善舉讓百姓傳頌。
功德碑一出,各地商賈與小世族,更是拉著車要來都城給朝廷送糧,但那都是后話了
蕭覓云面無表情地把眼角的淚痕一擦,轉頭就趁著這次的機會,將反對蘇明繡和她最歡快的幾個六部官員擼下去,又提拔了幾個能夠確保后方戰事糧草的官員上來,同時,召內閣于勤政殿議政,談處理南方干旱的問題。
五月,南方旱災剛緩,又生蝗災。
六月,蝗災蔓延到北方,都城燈火通宵達旦,皇帝與六部尚書及都城農事者,翻遍農書,研究蝗的法子,不僅發動百姓吃蝗蟲、更是提倡養鴨養鳥治蝗,樁樁件件,從都城依次傳下去。
蝗災剛治,北方又生洪災。
民間謠言四起,不知誰將當今天子是個女人坐皇位的消息傳出去,鬧得四處民怨沸騰,都說是女人坐上皇位,惹得老天不滿,才降下這許多的災難,警示世人。
“砰”
勤政殿內。
名貴的陶瓷花瓶、名器杯盞,統統被推倒在地,不知多久沒歇好的小皇帝佇立在那些碎片間,眼下是淡淡的烏青,面上卻因為動怒而顯得通紅。
“胡言亂語”
她對著無人的殿堂大罵,“就是讓他們來當皇帝,能做的比我更好嗎”
因為這接連不斷的天災,她長久壓抑的所有情緒,都在聽見這些宮外流言的時候爆發,想到自己通宵達旦看各種書籍、努力跟官員研究如何治蝗時的那些情景,再聽見這些百姓說的話,蕭覓云只覺得心冰冷到了極點。
她這皇帝當的,每堂上數不清的人面上奉承、背地里想弄死她,百姓們則像是傀儡,任由各方勢力博弈,如墻頭草那般,他們擁護的并非她蕭覓云,而是她能讓他們吃飽飯了,他們就安安分分,讓他們受一點委屈,她就面臨王朝傾覆的風險。
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還要操心這么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