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文人看了之后驚艷之余,更多的心中觸動,自古以來,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所有人的頭痛之事。
上至帝王將相之家,下到平民百姓,哪一個不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然而不少人敏銳地發現,少年大唐說對于教育子女將會極有幫助。
哪一個少年讀到此文,不熱心沸騰,不雄心壯志。
一時之間,長安紙貴。
無數長安城文士當街抄錄少年大唐說,每寫好一篇,就立即有人長安城百姓出錢購買,帶回家中,用來教育子女。
“立即將此文給老子背下來”無數父親回家之中,第一時間將墨頓的少年大唐說拍在了兒子的面前。
“啊還背”
當一眾少年看到題目上的墨頓的大名,頓時怨氣沖天。
自從墨頓出現在長安城之后,他們背誦任務立即加重了太多,邊塞三詩,馬說
還有墨頓的廣告詩,甚至連墨家子下雪寫首詩還要背。
更讓人一眾少年悲憤交加的是,之前的還算了,自從墨家子歲考開始,他們已經連續背了師說、師恩三篇現在又來一篇少年大唐說,還讓不讓人愉快的玩耍了。
“墨家子,我恨你”
長安城中,無數少年看著手中的少年大唐說悲憤的喊道。
然而當他們讀完少年大唐說之后,一個個猶如臉色潮紅,激動得不能自已,心中再也沒有對墨頓半點的怨恨。
原本對于讀書十分抵觸的少年們,讀完之后,不等大人吩咐,紛紛伏案苦讀,效果立竿見影。
然而,在大唐識字率極低的時代,能夠讀書識字的恐怕十中無一,如何讓大唐的少年強大,承擔起大唐未來的責任。
一時之間,李夫子所提倡的義務教育,再一次被眾人提起,而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推崇。
可想而知,假以時日,大唐所有的少年能夠讀書識字,明事理,懂學問,那將會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時刻。
到那時,大唐的未來自然不可限量。
長安城內。
平穩的四輪馬車內,李世民和李承乾三人正襟危坐,正在趕回皇宮。
一路上,李世民看著窗外遐想,李承乾恭恭敬敬,李恪默然無聲繼續當一個隱形人,唯獨年紀最小的李泰,則一副存不住氣的樣子,坐立不安,有幾次都是欲言又止。
“怎么想知道最終的結果”李世民見狀,不由得露出會心的笑容。
李泰迫不及待的說道“還請父皇告知。”
非但李泰,就連李承乾和李恪也不由得眼中精過一閃,剛才的正襟危坐的樣子頓時蕩然無存。
李世民沉吟一下,說道“你們三兄弟的文章,父皇都已經看到了,的確不錯,沒有讓為父失望”
李承乾三人頓時呼吸一滯,臉上浮現激動地神色。
然而,李世民話音一轉,道“不過國子監中,不遜色于你們的至少十人以上,所以為父給你們定在三甲”
“三甲”
李泰的胖臉頓時綠了,他曾經自信滿滿,要獲得國子監太學歲考一甲,結果現在竟然成了三甲,這其中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那墨家子墨頓呢”李恪心中一動,脫口說道。
不用說李泰,就連意志穩如泰山的李承乾也忍不住側目望來。
李世民道“墨頓為一甲頭名”
“啊”李承乾三人頓時驚呼。
墨頓再一次獲得一甲頭名,那豈不是獲得了六科一甲,他們三人竟然連續兩次敗在墨頓的手中,不過這一次敗的更慘,直接跌落到了三甲。
李泰頓時幽怨地看了李世民一眼,父皇太偏心了,對墨家子簡直比對他們還要好,到底誰才是你的兒子。
看到李泰滿臉的不服氣,李世民并不以為意,這才是少年心性。
“并非父皇偏心,爾等看到墨頓的文章便知其中的差距。”李世民會心一笑,遞過來一章劉宜年親自抄寫的墨頓的少年大唐說。
由于李世民看不慣墨頓從左往右的書寫格式,劉宜年頓時一點也沒有想對墨頓不滿的樣子,立即揮毫為李世民重新抄寫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