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眾人再看墨頓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心中暗嘆,墨家子不愧是墨家子,能夠忍受如此功勞的誘惑,所有人都局限于未眼前,而墨家子竟然能夠看的如此長遠。
如果沒有馮家,大唐依然能夠獲取柔佛良稻,而且會收獲更多。而馮家不過將這個時間上,提前了一點而已。
頓時李淵看向馮智戴的眼神多了幾分失望,他雖然已經退位,但是對于大唐的未來同樣的掛在心上,這畢竟是他打下來的江山。
“古有子路救人,今有墨頓買種,好,不愧是我大唐少年”李淵看向墨頓滿口贊道,墨頓此舉的確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了,誰能想到墨頓竟然猶如長遠的打算。
“臣乃忠心為國,還請皇上和太上皇明察。”馮智戴惶恐道。
而且李世民突然想起,對于大唐同樣重要的棉花之物,雖然僅在高昌之國,可比遠渡重洋要簡單得多,然而墨頓依然毫不吝嗇錢財,從高昌商人手中買了棉種,如此一來,二人高下立判呀
“爾等所做之事,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是都為大唐考慮,朕心中甚慰,爾等的忠心,朝廷自會體察,今日太上皇大壽,不論其他。”李世民道。
畢竟明面上大唐依舊收益,而且馮盎鎮守嶺南,朝廷對其依仗甚多,自然不好懲罰于他,只能就此圓場。
但是任誰都知道,馮家想要的潑天功勞早已經雞飛蛋打了,現在估計只剩下遠渡重洋的苦勞了。
任誰都知道一年三熟的水稻對于大唐來說有多重要性,大唐人口眾多,糧食危機一直存在,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天災頻發,百姓饑不果腹的大有人在。
尤其是北方,若不是京杭大運河開通,南米北運,這才稍微緩解北方的糧食危機,但是誰也不會嫌棄糧食多。
哪一任王朝也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只要有糧食,百姓餓不著,那皇朝的統治就將極為安穩,歷朝歷代哪一個王朝滅亡不都是讓百姓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這才揭竿而起,起來造反。
有此良種,至少能夠保證大唐百年內糧食無憂,這等潑天的功勞可以說人人心動,然而卻被墨頓拔了頭籌,眾人只能艷羨,然而今天卻殺出一個截胡的。
“這不是西域大會,墨家子所說的那種水稻么”大殿中的官員議論紛紛,指著太監抬上來的一袋稻種說道,甚至蘇令儂早已經急不可耐的撲上前去,親自查驗。
當日,西域大會之上,墨頓重金相誘,柔佛商人貪戀財物這才爆出柔佛國有此一年三熟的水稻,當時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眾人都有所耳聞。
“不錯,這就是西域大會之上,柔佛商人所說的一年三熟的柔佛水稻。”馮智戴昂然道,他只說是柔佛商人獻出,故意淡化墨頓的作用。
“一年三熟的水稻竟然是真的,若是能夠推廣恐怕那將是我大唐之福呀”群臣驚呼道,看向馮智戴的眼神頓時多了幾分玩味。
此乃墨頓首先在西域盛會上引誘柔佛商人說出,如今卻被馮智戴獻出來,這其中的是非曲折,恐怕讓人深思呀”
馮智戴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笑容,當日西域大會的事情傳到了他耳中的時候,頓時怦然心動,別人對此水稻半信半疑,但是他馮家五代世居嶺南道,自然知道水稻越往南,成熟的越快,此一年三熟的水稻極有可能為真。
柔佛國乃是南海諸國,嶺南道又是唐朝的最南端,可謂是得天獨厚。他馮家地位尷尬,一方面為朝廷所重用,把控嶺南,另一方面則又被朝廷防備,他作為馮家嫡長子,留在長安城作為質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若能為親自取來此優良稻種,定然能夠立下大功,定然能皇上面前一表忠心,甚至讓他回嶺南也并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