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宗果然被成功轉移了注意力,他喘了一聲,像含著蜜糖一樣舍不得松開,仰頭和她唇舌交纏一會兒,就迫不及待反壓回去
很快帳內就響起了劇急的呼吸和喘氣聲。
就在蘇瓷忙碌著賬冊事情的時候,虔王與坤氏的矛盾悄然到達了頂峰。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要給小皇帝挑選太傅。
小皇帝今年才九歲,還是虛歲,教育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自喻,于是在老皇帝入葬封陵之后,這挑選帝師的工作就提上了日程。
最后,坤太后和坤國舅給老皇帝挑選了內閣閣臣陳文儒,文淵閣大學士呂世平,文華閣大學士張廣英,中極大學士奉思信、賈文東,還有內閣次輔坤國舅本人,以及一眾侍講侍讀的的庶吉士、學士等。
陣容不可謂不豪華,學識不可謂不淵博,只可惜這些人卻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都是年紀大的,立場中庸,而且多是寒門出身,沒什么世家背景的。
小皇帝要讀書,他重點是讀書嗎
當然不是,他今日讀的書學的道理,都是為了他日親政做準備的,為了御極四海,為了坐朝理政。
他重點不是讀書,而是在讀書中學會帝皇之術。
顯然,這群中庸寒門是不行的,一來,他們不會敢頂著坤氏的虎視教會小皇帝獨立坐朝的本事,另外他們會不會也是一個問題。
二來,小皇帝顯然是沒法從太傅團里得到什么助力了。
沒錯,坤太后和坤國舅并沒那么想還朝給小皇帝更不欲將小皇帝翅膀養得太硬,以免將來反噬。
記虔王一看這太傅陣容,他就不干了當天,虔王與坤太后爆發激烈爭執,旁的虔王都能讓步,但這個不行啊,你哪怕給個中等陣容,也不能這樣啊,這怎么行
他直接把太傅名單擲了,這個向來溫文雋秀的男人首次拍桌大怒,堅決表示不同意,他說,帝師無論如何也至少從六部尚書侍郎之內各選一人,輪流給小皇帝講述各部關竅,另外還得添上內閣首傅左丞相馮太師
馮太師雖平日看著什么都不理像個白頭不倒翁,但這人心里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姜辛老辣,只要說動他肯真心去教小皇帝,他一個人就能抵上面一整個豪華太傅團。
坤太后自然是不肯的,兄妹倆屢次和虔王爭執不下,甚是適當退讓了一些,可這次事關小皇帝將來,虔王寸土不讓,讓兩人十分惱火。
坤太后“哥,不能再這么下去了。”
她冷冷地道。
本來,他們的爭吵是背著小皇帝的,雙方都沒有在小皇帝面前表露不和諧,只是隨著拉鋸戰日漸持久,小皇帝等了很久太傅也沒定下,也敏感意識到什么,開始詢問了。
“虔王對皇帝影響太大了,本就不是件好事。”
坤太后淡淡道,她不需要,坤氏也不需要,小皇帝再多添一個“皇父”
現在小皇帝還小,可以后呢,小皇帝總會有漸漸長大的時候。
坤國舅目露狠意“既然敬酒不喝,那就喝罰酒罷”
兄妹倆對視一眼,殺機畢現不是他們心狠,而是這虔王真的太不識相了,既然要斬草除根,那當盡早為妙
六月,天連降雨,大河南岸有泛濫趨勢,虔王并工部尚書寥圭棠及一眾工部官員虔王陽都北的閔、屏等縣并璩州良州一帶視察壩體及水情,期間舊壩崩塌,剛好正站在基臺的虔王墜河,失蹤了。
消息傳回陽都的時候,小皇帝正在寫大字,小孩一筆一劃,剛好寫到今天最后一張,這時急促的腳步聲踏著雨水沖了進來
“不好了陛下,屏縣河堤突然崩石,虔王殿下落水,不知所蹤啊”
全神貫注寫就的一張隸書,最后一筆陡然一劃,“你說什么”
小皇帝霍地站起,臉色慘白
虔王落水失蹤的這件事,于朝堂來說,不算小也不算大,畢竟虔王雖為帝父,但他過往并沒有在朝中任什么要職,只在工部這個不冷不熱的衙門掛一個差事。
但蘇瓷卻一聽就覺得有些不好了,她顧不上惋惜那個如詩如墨的仙男,她首先想的是,臥槽,坤太后坤國舅夠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