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最高層決定達建收購諾森堡精密儀器集團,同樣出于至少二三十年的長遠國家戰略考慮,即通過收購逐漸彌補我們在精密技術方面的短板,打破歐美的技術壁壘和技術壟斷。
至于尾大不掉的房地產問題,在地方正府看來是洪水猛獸,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就會發現,在全國范圍的總體來說依然在可控范圍,還有不少“必殺技”沒施展出來,控制房價在最高層并非難題。
反過來講,媒體、網絡以及眾多專家憂慮的日本房地產套牢兩代人的教訓,在中國恐怕永遠都不可能
日本房產市場相對封閉,外國投資者要在日本購房手續繁瑣,外面資金進不去,里面資金經過八十年代經濟發展狂飆漸漸退潮,加之日本生育率持續走低,剛性需求不足,可以說三十年內難以重振旗鼓的希望。
內地則是以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特大型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一個國家多個支點,有效避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而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龐大的趨利資金總有流向,總能尋到商機。
跳出局外想一想,略加琢磨,方晟思路豁然開朗。
這就是中國金字塔式官場層層淘汰、擇優選拔的好處,相比之下歐美推崇的“素人正治”,乍看符合某些人所宣揚的“人人平等”,其實存在很大的弊端。
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絕大多數首腦上臺后對中國都抱有敵意,動輒揮舞人權和民主的大棒,兩年后直至第二個任期卻友善而溫和,頻頻跑到中國訪問、簽署大批合作協議,然后新首腦上臺,又是一個輪回
原因在于這些正治素人之前對中國都缺乏了解,隨著逐步掌握信息和情報,愈發認識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態度自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國家利益至上是永恒不變的原則,相比之下個人喜惡根本無足輕重。
金字塔式官場的缺點與優點一樣突出,那就是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只要錯一步便被永遠排除在外,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
以方晟為例,能在千軍萬馬的高考中突圍而出考上“211院校”瀟南理工大學是第一步,其他近一半沒考上大學的早早被排斥在外。
之后方晟沒能通過公務員考試,但幸運地成為大學生村官,勉強進入金字塔外圍在很多省份大學生村官只對本一院校開放,算是進入官場的捷徑。
再然后從辦事員到股級、科級、處級、廳級,每個臺階至少淘汰百分之九十
你以為自己是幸運極少數
錯也
中國太大了,中國人口太多了,無論你躋身哪個層級,放眼望去依然是群星閃爍,每顆星都亮得耀眼
還拿方晟為例,在正廳層面哪怕只在雙江,他并不是年紀最輕的廳官。因此在遼闊縱深的國土上,永遠只有更好,沒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