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到年底資金面越緊,竇康、郜更躍兩大開發商豁出命來到處拉人入股,以緩解愈發緊張的錢荒,根本無心理事。
正府事務方面有房朝陽、季亞軍兩位得力干凈,耿大同基本被架空,加上一向勤勤懇懇的老黃牛鄭拓,基本把工作包攬下來。
方晟主要任務就是跑京都、跑省城,四處打探消息。
本來,如果自己不被中組部掛上號,無須這么憂慮,然而用那句流行語來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率領新生代子弟公然吊唁宋老爺子,固然大出風頭,也為京都傳統家族勢力爭取到生存空間,但結下的怨恨也不可避免。
忐忑不安到12月底,鄞峽各項經濟指標還沒出來之前,京都終于傳來小道消息
方晟有可能調到政務院某個部擔任中心主任
乍一聽還可以,甚至有某種提拔重用的意味齊志建從市委常委、區委書記調到中宣部機關事務管理局,還只是副局長就欣喜若狂。但往深處一想,實質根本不對。
方晟的優勢是什么草根出身,經歷基層鍛煉,有豐富的抓經濟能力和管理經驗。
調到政務院那些四平八穩的中心能干什么在那種人才濟濟、很多頭頂博士頭銜、海歸經歷光環的精英中間,方晟有何優勢
如同季亞軍在江宇區,有可能就這樣碌碌無為混一輩子
會不會只是誤傳方晟知道絕無可能。
官至正廳,沒有空穴來風的小道消息,所有消息都來自官方,這是提前透底測試對方反應的。
原因很簡單,廳級以上領導干部的位置基本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人事調整非常慎重,不可能象縣級以下,領導腦袋一熱就能增加個崗位;吳郁明腦袋一熱就撤區建區;苗彰榮腦袋一熱新建景區管委會。
在省委層面,在京都層面,你隨便建個特區試試看
方晟第一時間飛到京都找于云復,其實不用多說,早在方晟坐在飛機上時,于云復已開始奔走。
于云復代表于家向中組部傳遞了兩個原則
一是方晟是省管廳級干部,工作變動應該由雙江省委負責,中組部沒有特殊理由最好不要參與;
二是方晟優勢在于抓經濟,方晟理當繼續為基層做好服務
于云復的話不是隨便說的,背后擁有龐大的人脈資源,還有來自正治局多位委員的支持。
有些態度通過非常微妙的語境表達出來,令中組部壓力很大。
比如某正治局委員在公開場合突然問,地方廳級干部任免也要通過中組部么,還忙得過來
還有副國級領導半開玩笑半當真說現在工作量大了,要不要我安排幾個人過去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