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劉洪困在府中的殷小姐驟然見了父親、丈夫,又驚又喜。大喜大悲之下,動了胎氣。好在母子平安,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倒也算得上是雙喜臨門。
為了紀念洪江龍王的救命之恩,陳萼同夫人給這個剛出生的孩子起了個小名,便喚作“江還兒”。待到六歲入蒙學時,方才起了個大名陳祎。
殷小姐待這個孩子啊,可謂是如珠似寶,片刻都不愿意離手。因為她覺得,是這個孩子在她身處險境時護住了她,一出生,又帶來了丈夫歸來、賊人伏誅的好消息。
而江還兒也自幼乖巧懂事、聰明伶俐,學什么都一點即通,仿佛天上仙童一不小心落下人間來。等到他十五六歲的時候,已是禮、樂、射、御、書、數無一不精,譬如芝蘭玉樹,卓爾不群。
只是,自殷小姐一日帶著江還兒同去金山寺禮佛,陳家便多了一個苦惱。
那金山寺的法明長老,是一位道德高僧。與尚不及弱冠的江還兒談論了幾句佛法,便驚為天人,連連稱贊江還兒是天生的佛心,與佛有緣。
江還兒也因此表露出了他對佛法的興趣,時常前去金山寺,與法明長老對坐論經。
這本沒有什么。然而一日江還兒突然在家中談及出家修行一事,卻驚得殷小姐花容都失了色,連陳萼陳州主也有些驚怒。
一個是心肝寶貝兒,怎么能離母遠人間;一個是望子成龍父,盼吾麒麟兒,學成上金殿。哪一個,舍得江還兒去做那六根清凈的和尚呢
也是恰逢陳光蕊因官績斐然,又有岳父殷開山在朝中運作,得太宗皇帝升任學士之職,命他隨朝理政。殷小姐就連忙催促家人抓緊收拾行囊,一家人馬上回轉長安。只希望離了金山寺法明長老,自己的心肝兒便不會生出這樣“可怕”的想法。
而江還兒本就是孝子,自是從父母的反應中明白了他們的不喜。是以回到長安后,便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可是,大抵是因為天子腳下,名僧眾多。自江還兒到長安后,陳府門前今日有這僧上門來,想要收江還兒為徒;明日便是對家的寺院,殷切切地來敲門,要以主持之位相待。
鬧得陳學士門前僧侶徘徊,幾乎都變成了長安城的一景。
而陳祎陳家公子則是被他母親的眼淚鍛煉出了驚人的反應,只求三句話內拒絕一個和尚,半刻鐘間從和尚群中脫身開來。
今日之事,也不過是長安城中見多識廣的百姓們,好心幫長得好看又心地善良的陳家公子,擺脫個麻煩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所以大家希不希望長得好看的陳家公子保留他那一頭秀發呢
帶發修行也不是不可以嘛xd
以及鑒于這是一個文能舌戰群儒、武能馬上挽弓的唐僧,所以在認真考慮浮云掉緊箍咒的可行性。
感謝在2022013011:29:592022013111:18: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時夜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